《特殊的母爱》原文
很长时间了,一直无法忘记她。
是我曾经的病人,一个年过六旬的妇人。她的一双儿女将她送来时,她已经非常憔悴。但依然保持着一个女人并未随时光老去的优雅。头发没有白,梳理得非常整齐,黑色毛衣开衫套一件墨绿的衬衣,黑色短裙,方口皮鞋。略瘦,习惯性地先微笑再开口。笑容苍白但很真诚。
她的女儿说,她刚退下来,是大学教授。曾经在国外待过几年。但检查结果很无情,脑瘤,已是晚期。职业本能告诉我,她的时间不太多了,甚至已不再具备手术价值———即使手术,也无法延长她的生命,只能让她白白承受手术的痛苦。
看得出来,她的儿女很孝顺,目光里满是焦灼和忧虑,但在她面前,还是努力保持着一份轻松。她的儿子偷偷告诉我,若检查结果不太好,不要告诉她实情。只要有一线希望,他们会不惜一切代价拯救母亲。
想着如何婉转告诉她的儿女这样的状况时,她却敲开了我的门。
她轻轻微笑,我不是来询问检查结果的,我的身体我很清楚。
我愣了一下,决定不再隐瞒,点点头,是的,状况不太好。
她依然微笑,我想请求您帮我安排手术。
我再次愣怔,这样的要求,并不理智。停顿了一下,我说,或者,保守治疗会更好一些。
不!她果断地说,我要手术。可以做手术的是吗?况且,保守治疗的费用并不比手术少。
她忽然握住我的手说:“能够手术我还可以给他们一份希望,让他们相信我还有康复的可能,若连手术都无法做了,他们一定会很绝望,我不想他们现在就绝望。”
我抬起头来,这是我做医生的第十三个年头,在此之前,我不记得我遇见过多少病人,给多少病人做过手术,又给过多少病人无药可救的绝望答案。邂逅过多少相互疼爱和不舍的亲人,父母和子女,兄弟姐妹……因为太多,已经不再随同他们悲伤或感动,可眼前这个平静而憔悴的妇人,还是让我难以抑制地有流泪的冲动———一切都在走向结束,那是她生命中最后的春天,她心知肚明,却在最后的时间,还是要用自己正在凋零的生命给孩子最后一份希望。儿女们一直在努力地计划怎样瞒她,却不知道,他们的母亲为了给他们这微薄短暂的希望,不惜去额外地承受一份身体的苦痛和折磨。
十天后,她在儿女的注视下被推上了手术台。
手术很顺利,但已毫无意义。转回病房的一个月,每次去查房,都会看到她的儿女在那里无微不至地照顾她。这个在女儿口中一辈子都不愿麻烦人的女人,在最后的时间里,尽情地麻烦着她的孩子们,耍小脾气,要求他们帮她翻身,给她唱歌,读报纸,做各种饭菜……背着孩子,她偷偷对我说,让他们尽心尽力吧,这样,以后我不在了,他们会因为这些付出而得到安慰,就不会太痛苦了。
半年后,她离开了。她的儿女没有太过悲伤,如她所说,他们付出了能够付出的一切,在母亲最后的时间,用尽力气去爱了一场,虽然母亲的离开依然让他们难过,但,他们已经没有遗憾———因为尽力了。
在母爱的诸多诠释中,她的表达方式让我震撼。那是她生命凋零之前的最后一次盛开,以母亲的名义,开得那样饱满、绚烂。
问题:
1、结合全文内容体会一下:《特殊的母爱》的“特殊”,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2、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子。(3分)
3、如何理解结尾处画线句子的含义?(4分)
4、读了本文后,请你联想一次自己经历过的“特殊的母爱”或“特殊的师爱”,写下来。不少于120字。(7分)
答案:
1、想让自己的孩子得到一点安慰!
2、(1)此句用了外貌描写,细腻地写出一个年过六旬的女病人的优雅、乐观。同时也为下文“与众不同的做法”做了铺垫。
(2)通过对母亲正侧面描写,其子女就能“理解”自己的做法了,以此让子女觉得他们已经付出了能够付出的一切,他们没有遗憾了。实际上,母亲这一做法真是用心良苦,突出了母爱的伟大、特殊。
3、因为作者在十多年里,已经见过太多的场面,已经不再随同这些场面悲伤或感动。可眼前这个憔悴的妇人,与一般病人不一样。她平静,她为了给子女微薄短暂的希望,却不惜去额外地承受一份身体的苦痛和折磨。这种母爱怎么不让作者有流泪的冲动呢?
4.文中母亲为了给子女一丝希望,让子女不会太痛苦,在她生命凋零之前故意要动手术,以此来“麻烦”子女,她的这种表达方式让我震撼。母爱太给力了!这让我想到有一种爱是血凝成,有一种惦念心连心;这种爱会伴你一生,而且心甘情愿;不管是否有回报,都在心灵深处默默的流淌着,无穷无尽,直至生命终结。
这种情爱藏得越久才越浓,这种惦念离得越久更越难割舍;割舍不掉的是母亲的唠叨,一遍又一遍,不离不弃!割舍不掉的是母亲的疼爱,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从不减弱!镌刻在心中的是母亲的容颜,终生不变;铭记心底的是母亲的训嘱,终身受益。一声“儿子”能听到心潮的涌动;一声“母亲”能感知到与日俱增的亲切!“母亲”是一句最亲切、最真实、最温馨的称谓;是亲情最完美的体现和传承;是感恩最真切的流露。身为人母,泣血含辛;身为人子,真正体恤者又能有几?只有离开了“母爱”才更深深的懂得:母爱如海,无穷无尽;母爱如霖,滋润着每个儿女的心。
特殊的母爱
①很长时间了,我一直无法忘记她。
②她曾经是我的病人,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她的一双儿女将她送来时,她虽然已经很憔悴,但依然保持着一个女人并未随时光逝去的优雅——头发没有白,梳理的非常整齐;黑色开衫毛衣套在一件墨绿色的衬衣上,黑色短裙,方口皮鞋;她人略瘦,习惯性地先微笑再开口,笑容苍白但很真诚。
③原来她在工作岗位上刚退下来,之前是大学教授,曾经在国外呆过几年。后来经常头疼,到医院做了检查,检查结果很无情,脑瘤已是晚期。
④职业本能告诉我,她的时间不多了,甚至已经没有手术价值——即使手术,也无法延长她的生命,只能让她白白承受一次手术的痛苦。看得出来,她的儿女很孝顺,目光里满是焦灼和忧虑。但在她面前,还是努力保持一份轻松。她的儿子偷偷告诉我,若检查结果不太好,不要告诉她实情;只要有一线希望,他们会不惜一切代价拯救母亲。在我想着如何委婉地告诉她的儿女这样的想法时,她却敲开了我的门。她微笑着说:“我不是来询问结果的,我的身体状况,我很清楚。”我愣了一下,决定不再隐瞒,便点点头说:“是的,情况不太好。”她依然微笑着说:“我请求您帮我安排手术。”我再次愣住,这样的要求并不理智。停顿了一下,我说:“也许保守治疗会更好一些。”“不!”她果断地说,“我要手术。可以做手术是么?况且,保守治疗的费用并不比手术低。”她忽然握住我的手说:“能够手术我还可以给他们一份希望,让他们相信我还有康复的可能;若连手术都无法做了,他们一定会很绝望,我不想他们现在就绝望。”
⑤这是我做医生的第13个年头,在此之前,我不记得自己遇到过多少个病人,给多少病人做过手术,有给过多少病人无药可救的绝望答案,也不记得邂逅过相互疼爱和不舍的亲人——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因为经历太多,我已经不再随同他们悲伤或感动,可眼前这个平静而憔悴的老人,还是让我难以抑制地有流泪的冲动——一切都在走向结束,那是她生命中最后的日子,她心知肚明,但她还是用自己正在凋零的生命给孩子们最后一线希望。儿女们一直在努力地计划怎么样瞒她,却不知道母亲为了给他们短暂的希望,不惜额外承受一份身体的痛苦和折磨。10天后,她在儿女的注视下被推上了手术台。手术很顺利,但已毫无意义。转回病房的一个月里,每次去查房,我都会看到她的儿女在那里无微不至地照顾她。这个在儿女口中一辈子都不愿麻烦人的女人,在最后的时间里,尽情地麻烦着她的孩子们,耍小脾气,要求他们帮她翻身,给她唱歌、读报纸、做各种饭菜……背着孩子们,她偷偷对我说:“让他们尽心尽力吧,这样,以后我不在了,他们会因为这些付出而得到安慰,就不会太痛苦了。”
⑥半年后,她去世了。她的儿女没有太过悲伤,如她所说,他们付出了能够付出的一切,在母亲的最后时间里,用尽力气去爱一场,虽然母亲的离开依然让他们难过,但他们已经没有遗憾——因为尽力了。
⑦在对母爱的诸多诠释中,她的表达方式让我震撼。那是她生命凋零之前的最后一次盛开,以母亲的名义,开得那样饱满、绚烂。
(小疼文,选自《读者》2012年第七期,有改动)
20.结合全文内容体会一下:《特殊的母爱》的“特殊”,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21.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子。(3分)
22.第③段有怎样的作用?(4分)
23.如何理解结尾处画线句子的含义?(4分)
24.读了本文后,请你联想一次自己经历过的“特殊的母爱”或“特殊的师爱”,写下来。不少于120字。(7分)
1:想让自己的孩子得到一点安慰!2:这个女人虽然憔悴,但她的容颜并不老.3:事实是无情的.4:她的孩子没有对自己的遗憾,因为他们已经尽力了
特殊的母爱
很长时间了,一直无法忘记她。
是我曾经的病人,一个年过六旬的妇人。她的一双儿女将她送来时,她已经非常憔悴。但依然保持着一个女人并未随时光老去的优雅。头发没有白,梳理得非常整齐,黑色毛衣开衫套一件墨绿的衬衣,黑色短裙,方口皮鞋。略瘦,习惯性地先微笑再开口。笑容苍白但很真诚。
她的女儿说,她刚退下来,是大学教授。曾经在国外待过几年。但检查结果很无情,脑瘤,已是晚期。职业本能告诉我,她的时间不太多了,甚至已不再具备手术价值———即使手术,也无法延长她的生命,只能让她白白承受手术的痛苦。
看得出来,她的儿女很孝顺,目光里满是焦灼和忧虑,但在她面前,还是努力保持着一份轻松。她的儿子偷偷告诉我,若检查结果不太好,不要告诉她实情。只要有一线希望,他们会不惜一切代价拯救母亲。
想着如何婉转告诉她的儿女这样的状况时,她却敲开了我的门。
她轻轻微笑,我不是来询问检查结果的,我的身体我很清楚。
我愣了一下,决定不再隐瞒,点点头,是的,状况不太好。
她依然微笑,我想请求您帮我安排手术。
我再次愣怔,这样的要求,并不理智。停顿了一下,我说,或者,保守治疗会更好一些。
不!她果断地说,我要手术。可以做手术的是吗?况且,保守治疗的费用并不比手术少。
她忽然握住我的手说:“能够手术我还可以给他们一份希望,让他们相信我还有康复的可能,若连手术都无法做了,他们一定会很绝望,我不想他们现在就绝望。”
我抬起头来,这是我做医生的第十三个年头,在此之前,我不记得我遇见过多少病人,给多少病人做过手术,又给过多少病人无药可救的绝望答案。邂逅过多少相互疼爱和不舍的亲人,父母和子女,兄弟姐妹……因为太多,已经不再随同他们悲伤或感动,可眼前这个平静而憔悴的妇人,还是让我难以抑制地有流泪的冲动———一切都在走向结束,那是她生命中最后的春天,她心知肚明,却在最后的时间,还是要用自己正在凋零的生命给孩子最后一份希望。儿女们一直在努力地计划怎样瞒她,却不知道,他们的母亲为了给他们这微薄短暂的希望,不惜去额外地承受一份身体的苦痛和折磨。
十天后,她在儿女的注视下被推上了手术台。
手术很顺利,但已毫无意义。转回病房的一个月,每次去查房,都会看到她的儿女在那里无微不至地照顾她。这个在女儿口中一辈子都不愿麻烦人的女人,在最后的时间里,尽情地麻烦着她的孩子们,耍小脾气,要求他们帮她翻身,给她唱歌,读报纸,做各种饭菜……背着孩子,她偷偷对我说,让他们尽心尽力吧,这样,以后我不在了,他们会因为这些付出而得到安慰,就不会太痛苦了。
半年后,她离开了。她的儿女没有太过悲伤,如她所说,他们付出了能够付出的一切,在母亲最后的时间,用尽力气去爱了一场,虽然母亲的离开依然让他们难过,但,他们已经没有遗憾———因为尽力了。
在母爱的诸多诠释中,她的表达方式让我震撼。那是她生命凋零之前的最后一次盛开,以母亲的名义,开得那样饱满、绚烂。
1.愣了一下(2分) 有流泪的冲动(2分)
2.(1)此句用了外貌描写,细腻地写出一个年过六旬的女病人的优雅、乐观。(1分)同时也为下文“与众不同的做法”做了铺垫。(1分)
(2)通过对母亲正侧面描写,其子女就能“理解”自己的做法了,以此让子女觉得他们已经付出了能够付出的一切,他们没有遗憾了。(1分)实际上,母亲这一做法真是用心良苦,突出了母爱的伟大、特殊。(1分)
3.因为作者在十多年里,已经见过太多的场面,已经不再随同这些场面悲伤或感动。(2分)可眼前这个憔悴的妇人,与一般病人不一样。她平静,她为了给子女微薄短暂的希望,却不惜去额外地承受一份身体的苦痛和折磨。这种母爱怎么不让作者有流泪的冲动呢?(2分)
4.文中母亲为了给子女一丝希望,让子女不会太痛苦,在她生命凋零之前故意要动手术,以此来“麻烦”子女,她的这种表达方式让我震撼。母爱太给力了!这让我想到……(结合文本与实际各占两分)
1:想让自己的孩子得到一点安慰!2:这个女人虽然憔悴,但她的容颜并不老。3:事实是无情的。4:她的孩子没有对自己的遗憾,因为他们已经尽力了。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