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宋朝与外国合作的2次失误。

2025-04-30 20:55:39
推荐回答(6个)
回答1:

“在处理国与国的关系时,要有战略眼光,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而应该往后看个几十年,应该辩证地去看待得与失的关系。好比北宋(南宋也一样),虽然和辽国是世仇,还被人占了燕云十六州,但此时的辽国已经无力南侵,双方基本处在一个均势之中,而金国(蒙古也是一样)正处上升势头,是急需打破这个均势的,联络金国(蒙古),好比是联合一个身强力壮的大汉去打一个老头,而且这个老头对你基本已经没有什么太大的威胁了。好处你得不到,将来还要独自一个人和这个强盗作战。这就是没有战略眼光的表现。 ”
三楼的观点我是不赞同的,这纯粹是用现在的观点去衡量和评判的,这是不科学的。是不对的。
谁都知道唐朝是中国的封建社会的顶峰时期,之后就渐渐暮落了,虽然宋朝的科技还算发达,但这无力改变中国封建社会的暮落,而且宋太祖制定的军事制度产生的兵不知将,将不识兵对防止军人生变是有帮助的,但却不利于对外战争。相反,辽国作为少数民族崛起的政权,可以说是后起之秀,他们差不多是从奴隶制进入封建制的,他们正处于上升价段,就像二次工业革命后的德国,而宋则是法国。在宋与辽的战争中,宋最终战争败议和,之后数十年宋一直交纳大量财物给辽,宋一直都在忍辱负重,伺机报仇,只要能报仇,哪怕是玉石俱焚,他们也愿意的。其实现在的人又何尝不是呢,既然如此,为什么要对宋人说三道四呢。
金朝当初并没有打算进攻宋朝,只是宋朝太无能,20万宋兵却被金兵打下来的辽国的残兵败将打得落花流水,这让金国认为宋好欺负,所以才在灭了辽后又进攻宋。
南宋一直斗不过金朝。但这气又不能不出,就像人们常说的“此仇不报非君子”,所以南宋与蒙古合作灭了金,出了多年的恶气,自己也挺了42年才灭亡。
教训:国家强大才有话语权,国家弱小只有被欺辱的份;发展才是硬道理呢;作为一国之君,作为政治家是要有长远眼光的。

回答2:

与人合作,合作对象很重要!

回答3:

1、在国与国的斗争中,增强自身的国力始终是第一位的,不能把希望放在别国的身上,宋朝就是这样,自身国力不强,总是想利用别国的力量,结果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2、在处理国与国的关系时,要有战略眼光,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而应该往后看个几十年,应该辩证地去看待得与失的关系。好比北宋(南宋也一样),虽然和辽国是世仇,还被人占了燕云十六州,但此时的辽国已经无力南侵,双方基本处在一个均势之中,而金国(蒙古也是一样)正处上升势头,是急需打破这个均势的,联络金国(蒙古),好比是联合一个身强力壮的大汉去打一个老头,而且这个老头对你基本已经没有什么太大的威胁了。好处你得不到,将来还要独自一个人和这个强盗作战。这就是没有战略眼光的表现。

回答4:

国家利益是国与国进行合作的基本。

回答5:

五点教训:敌人的敌人,不一定是朋友;求人不如求己;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分清主次矛盾很重要;联甲打乙,混不长久!

回答6:

同样的招数对圣斗士是没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