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箫姿势原则顺人体自然,双手持箫按孔一般以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南管古老方式刚好相反,何者在上独自练箫无妨,对将学八孔箫或兼吹笛则有关,乐团中习惯相同会方便些。
因为八孔箫的最下孔是开在稍侧面,换手就需重开孔,吹笛是横吹,就有左右问题。按孔手指以最轻松能盖满音孔为原则,下方的手最好稍稍斜度向上,根据最下孔以指脸盖孔,依序上来越高手指更接近指中盖孔,将有助於按孔的灵活度。也有助於大型箫的吹奏。
为维持换气的顺畅,身体要维持挺直腰杆,不管是坐姿或立姿或慢步间吹奏,维持直立的腰身,以利呼吸换气自然平顺,若是坐姿时切忌躺住椅背及跷脚,必须坐於前方椅子三分之一处,以利身体自然垂直,不必过度紧绷,轻松直立便是。
双肩也必须放松,随乐曲而姿体语言而无妨,切莫高耸双肩,增加身体无谓的负荷。双臂随著按箫的手指而自然垂於两方,箫与身体成约45度角,若南管则略仰於45度,南管箫有凤箫之名,吹箫者双臂象其凤翼。
据传为上古先民为教化苍生,模拟凤凰翅管临风发声而做。最早是若干竹管并排粘在一起 ,每管一音,称“排箫”,现仍有传世。后来又出现了单管开孔顺吹的“洞箫”,也就是现在常见的样子。其历史可以追根溯源到远古时期。
我国考古学表明,目前出土文物中发现了有距今七千多年的骨质发声器,考古学家称之为“骨哨”,从其形状,结构和发声原理同现代箫笛作一比较,已基本上具备了乐器的雏形。唐宋时由箫演变出另一种乐器,叫“尺八”,流传至今。
箫音色淳厚、柔和、幽静,呜咽婉转,如泣如诉,历来为文人雅士所钟爱。箫不但能独奏,而且可以与其他乐器合奏,共同塑造音乐形象。最典型的是它和古琴的合奏,格调高雅,起到了很好的相互润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