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害怕强迫症的压抑,不知道如何摆脱了..继续

2025-05-02 04:23:19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自救步骤

一、确定自己的恐惧线索

1、 外在线索
大多数强迫症朋友恐惧他周围环境中的某个事物,比如某物体、人或者情境。如某一强迫洗澡的朋友,经过分析其实自己恐惧的是爱滋病病毒,害怕自己携带这种病毒并传染给家人。所以每次从外面回来必须长时间的洗澡。这里,爱滋病病毒就是他外在的恐惧线索。

2、 内在线索
一些让人感觉羞耻或者厌恶的内在想象、冲动或者是一些抽象的想法,也能引起人的焦虑和痛苦。这一类就是内在的恐惧线索。比如,想伤害自己或亲人的冲动,开车时想撞人的冲动,不反复的去做某一动作就会有灾难性的后果发生等等。

外在线索和内在线索并不一定同时存在于一个人身上,有些人只有外在线索,有些人只有内在线索。

二、确定自己的回避行为

强迫症朋友为了降低自己的痛苦和焦虑,对于可以引发自己恐惧的情境或事物往往采取回避行为,这一点和恐惧症朋友一样。自己要找到自己的所有回避行为。

三、 确定自己的仪式行为

仪式行为是为了减轻由强迫思维带来的焦虑和痛苦而采取的一种仪式性的行为。仪式行为可以分为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外显仪式行为比较好识别,如反复洗手,反复洗澡,反复检查等等;内隐遗失行为识别起来相对困难,如某人没有外显的反复检查锁门的行为,但每次锁门后他都不放心,这时就会在头脑里数1、2、3、4、5,数3遍以后就认为好了,门已经锁好了。这种在头脑里数数的思维就是他内隐的仪式行为。

四、确定恐惧等级

面对一个情境或事物一点都不恐惧,记0分,极度恐惧记100分。把第一步所确定的恐惧线索依次打分,然后把恐惧线索按得分高低进行排序,每十分一个等级。

五、进行系统脱敏

使自己反复地长时间暴露于恐惧的想法和情境中,这样会给自己提供丰富的信息,打破原来的错误连接,矫正一直持有的负性评价,最终促进自己对先前的威胁性刺激形成习惯化。使自己体验到并相信你所恐惧的东西并不是你所想象的那样可怕,后果也并不是他们所想象的那么严重。最终建立正常的行为反应模式。

系统脱敏要从恐惧内容中等的情境开始,然后逐渐提高情境的难度,最后面对最恐惧最痛苦的情境。这个过程最好有治疗师一起参与,或在家人和朋友的帮助下进行。整个过程中要进行相应的认知调整。暴露的频率要足够多,每次暴露的时间要足够长,否则达不到效果。

六、阻止回避行为

通常情况使人暴露在其恐惧的情境中,会让人感觉到焦虑和痛苦,所以极力回避这种环境。这时必须靠自己的意志力或其他人的帮助来阻止回避行为的发生,只要在恐惧的情境中暴露的时间足够长,这种焦虑和痛苦就会缓解。经过反复大量的脱敏并阻止回避行为的发生,最终对这类情境就不再恐惧,建立正常的行为模式。

七、严格控制仪式行为的发生

强迫思维让人产生痛苦,仪式行为则能减少这种痛苦。如强迫洗手和反复检查的朋友,其痛苦和焦虑在实施了仪式行为之后获得缓解,结果就认为这种仪式行为是缓解焦虑和痛苦的唯一有效的方法。从而使仪式行为得以固着和发展。

这一步骤的目的是打破这种仪式行为与缓解痛苦之间的错误连接,使人体验到并相信不实施这种仪式行为其痛苦和焦虑也能得到缓解。

处在焦虑和痛苦的情境中,你会想通过仪式行为来缓解这种焦虑和痛苦。这时要靠自己的意志力或他人的帮助来阻止仪式行为的发生,这样反复练习你会发现,其实不进行仪式行为焦虑和痛苦也会缓解。最终使仪式行为不再出现。

八、避免新的仪式行为的产生

由于阻止仪式行为你会焦虑和痛苦,所以很多时候你会不由自主的出现新的仪式行为。如,控制住了自己不去反复洗手,这时你会不知不觉的进行反复搓手来缓解焦虑和痛苦。要及时发现这些新的仪式行为并进行阻止。

注:
1、暴露和仪式行为阻止治疗的是强迫症的不同方面,所以这两步都必须进行。
2、暴露的频率要足够多,每次暴露的时间要足够长,最好有其他人的参与。
3、整个过程中的认知调整是防复发和保持长期疗效的关键。
4、由于这种疗法短期内会使人更加焦虑和痛苦,所以必须有足够高的治疗动机和改变的决心,要作好“忍受暂时的痛苦,带来长久的解放”的思想准备。
5、有酒精依赖或物质滥用的朋友、有严重错觉和妄想的朋友、以及有严重抑郁症的朋友不适合以上疗法。

回答2:

我从初三开始,就因为学习压力,而的了强迫症,并且,症状和楼主类似,起初是单一强迫,后来还有抑郁和焦虑的症状,情绪时好时坏,并且总是害怕。我通过楼主的形容,发现楼主也有类似症状。不过,我要说的是,楼主你根本不需要害怕,我们都一样,可这没什么好怕的,我有段时间通过服用药物左洛复以及兰释来缓解强迫和焦虑感,蛮有效的,并且进行每周的心理咨询。我想这对我的症状缓解有一定帮助。其实,在这四年的时间里,我从一开始的绝望,到看到光明再到现在的平静的思索和接受。是我看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关心和爱,我想楼主的家人朋友,一定也很关心你吧。每个人都有强迫和抑郁的因子,只是或多或少的问题。但楼主你不需要害怕什么,因为我和你一样,但我并没有被打败,虽然我现在还存在一些小强迫,担着是正常的,从楼主的描述中,我看到的是高一时的我,别怕,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在我患病的时候,我一直在坚持上学,我想,楼主也可以试着重新开始学业,就算脑海中有强迫的想法,只要坦然面对就好了,顺其自然,自自然然。你依然可以很自信啊。如今我已高三毕业,并且顺利考入一本大学。我相信楼主也可以和我一样,或者取得更大的成就。你要相信,这点问题,是一定可以克服的,因为我曾经也这样过,我相信你也可以成功。试着进行心理咨询并服用少许药物,我想很快就会正常的。在这里,我还要说一句,不要认为吃了药之后就不会再想这些问题,就会所谓的彻底根治,楼主要知道,每个人都会有强迫抑郁焦虑等情绪,也要坦然接受他,没什么好怕的,我们都是在正常不过的家伙。我相信楼主会很快走出焦虑强迫的怪圈,我们都很年轻,还有很光明的未来等着我们。加油

回答3:

首先,你在否定自己。当自己优秀时,能够“超凡脱俗,出类拔萃”,你就一切释然,一切归于正常。如果发生一次失败,或者仅仅是一次考试成绩不如意,就会产生落差,然后全面否定自己。并且,对这一次失败的经历,强加于自己的内心世界。归因于一种人的后悔心理。其次,当人遭遇重大的挫折或者创伤,总有一个心理适应期。比方,回到过去,从头来过。比方,消沉、抑郁、干什么事情,总提不起兴趣,更无法回到往日的种种。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反应,一般要持续一月左右,然后,接受现实,调整状态。最后,有的恢复的从前的状态,甚至,要高于从前的状态,有的永远走不出来,精神方面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疾病。从你的叙述来看,你现在仍然没能出来,可能事情发生不久,也可能在生活上学习上很少遇上挫折甚至失败,没有这种经历,也就缺少抵御力。其实,生活不总是多姿多彩,要想见到彩虹,总要等到风雨后。这里也有不少励志名言:比方没有入过监狱的人不是完整的人;比方,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比方,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比方劳其心志,苦其体肤;比方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韧不拔之志;比方上帝关上一扇门,必然开启一扇窗户等等,不一而举。具体建议:你承受的不是现在,而是明年的高考。由于无法控制一次考试,而对后续的考试产生恐惧。同时也对自己的真实状态,产生了怀疑,说白了,已经由于一次考试成绩的不理想,而对自己失去自信心。毛泽东: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你不是最强的人,这个你要承认。你不可能做到最优秀,因为在你的前面有人,在你的后面有后继者。人生本来就是一场斗争,我们需要做的,只是认识自己,战胜自己。先把学习放下,先调整一下状态,或者就是战场上,补给粮草,利用这段时间,做一些准备工作,去旅游一下,去爬一次山,游一次泳。散散心,放松心情。

回答4:

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neurosis)是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神经症。以有意识的自我强迫与有意识的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为特征,患者明知强迫症状的持续存在毫无意义且不合理,却不能克制的反复出现,愈是企图努力抵制,反愈感到紧张和痛苦。病程迁延者可以仪式性动作为主要表现,虽精神痛苦显著缓解,但其社会功能已严重受损。

图外报道一般人口中的患病率为0.05~1%,占精神科病人总数的0.1~2%。国内流行学调查的本症时点患病率为0.3‰。通常于青壮年期起病,性别分布上无显著性差别。

[病因与发病机理]

病因未明,遗传因素、强迫性性格特征及心理社会因素均在强迫症发病中起作用。

一、遗传因素:患者近亲中的同病患率高于一般居民。如患者父母中本症的患病率为5~7%。双生子调查结果也支持强迫症与遗传有关。

二、性格特征:1/3强迫症患者病前具有一定程度的强迫人格,其同胞、父母及子女也多有强迫性人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