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诗《王昭君》共有两首
王昭君其一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燕支长寒雪作花,娥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画图,死留青冢使人嗟。
王昭君其 二
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颊。
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解释: (一)汉代长安附近的月亮,月光照着 昭君。一旦走上去玉门的 道 路,从此去向天 涯就再也不会归来。汉代的月亮还是从东海出来,可昭君嫁到西方没有回来的日子。长年严寒的燕支山只有雪当作花,美丽的昭君憔悴了,湮没在胡地的风沙中。活着时她没有黄金送人,致使画师将她画丑。死后留下了青冢使人叹息。
2、昭君拂净了马鞍, 流着眼泪上马向西而去. 今天还是汉朝的宫里人,明天就是匈奴单于的妻妾了。
李白《王昭君》其一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燕支常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
(PS:李白有两首描写昭君的诗,不知道你是不是问这一首)
先解释几个词:
明妃:王昭君被称作“汉明妃”。
玉关:玉门关。汉代出了玉门关,就是匈奴的疆土。有一句诗“春风不度玉门关”,就是描写玉门关外荒芜萧索,好像春风从未吹度过那里。
燕支:燕支山,汉代曾属于匈奴的一座山脉,上面生长一种燕支草,匈奴女子用来化妆。汉武帝时李广,霍去病等大将靖扫匈奴,把他们赶到燕支山以北苦寒之地。那时匈奴人流传一首歌谣:“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繁息;失我燕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青冢:即昭君墓。昭君死后墓上青草终年不萎,牛羊不食,因此叫青冢。
枉图画:昭君曾作为掖庭待诏,被选入汉元帝的后宫。当时其他宫女为了早日博得恩宠,都用黄金贿赂宫廷画师毛延寿,希望把自己画美,被皇上选中。独有王昭君不愿行贿,所以毛延寿在她的画像中的脸上点了一颗黑痣,元帝认为她丑,所以没有宠幸过她。
解释如下:
中原汉家的月亮,那光华跟随着远嫁匈奴的昭君。她一踏上通往玉门关的路,就如同去了天涯,永不回归。汉家的月亮到了明天又会从东海升起,但昭君西嫁,却是一去不返,匈奴那里的燕支山,终年酷寒,不生草木,只有落雪作花。昭君嫁到匈奴,就连曾经倾国倾城的美貌,也憔悴衰老,埋没在黄沙滚滚的塞外。她生前没有黄金送给后宫的画师,死后也只留下一座青冢,令后人凭吊,扼腕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