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说来,孤独症患儿的预后好坏与发现疾病苗头早晚、疾病严重程度、早期言语发育情况、认知功能、是否伴有其他疾病、是否用药、是否训练等多种因素有关。
心理学研究发现,孤独症的实质的损害是认知障碍,表现在早期的分享性注意和扮演行为上。分享性注意是指与他人共同分享对某种事物的兴趣,当孤独症面对一种物品时不是与他人分享兴趣,而是要得到它,这种障碍是孤独症的早期症状之一。就象在前面第一部分中讲到的那样,不会进行扮演性游戏也是孤独症的早期表现之一。如果能发现早期症状,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无疑会对预后产生积极而有效的影响。
独症患儿没有独立交往的能力,不会根据环境要求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来适应环境,这种障碍随着年龄增大显得更为突出。伴有严重智力低下者,无任何言语功能、无法克制和难以治疗的尖叫、自伤等行为持续存在,直接威胁着生存,给教育和干预带来障碍,作为家长,是很容易辨认出孩子的这些异常的。
一部分患儿到青春期以后症状可有改善,古怪刻板的行为减少,社会交往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或多或少地提高。但仍表现为与人交往困难,独来独往,回避他人;在不涉及社交能力时,也能干好某些简单、机械的事情。
早期或在确诊为孤独症之前已有较好的语言或言语功能者预后较好。尽管疾病本身使他们发展语言的潜能受到限制,但他毕竟是具有这种潜能或基础,使用药物效果比较好。伴有其他疾病者如严重先天性心脏病、癫痫、肝肾损害、结节性硬化等预后较差,伴有听力受损、特殊生活技能问题者预后较差。
目前自闭症没有任何特效药和治疗方法,唯一可以尝试的方法就是“爱”。不停的与你的小孩交流。郑州李锋教育有这样的方法。
绝对不能断然给孩子下结论——“我的孩子没有希望了”等等。孩子的成长会让你常常感到吃惊。家长必须时时谨记自己的责任:你必须付出自己的努力与责任来让孩子得以改变。
只要努力,孩子就有希望。
家庭训练是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由家长担任主要教育训练人的一种教育模式。目前,我国的孤独症儿童的早期干预方式基本上以家庭训练为主。
即使参加了一段时间的机构训练或者已能随幼儿园或小学就读的孩子,家庭也还要对其继续开展长期的训练,家长们仍要担负起教育孤独症儿童的主要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