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怎样抓好毕业班工作

2025-02-22 16:19:58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第一,加强对学生理想和学习目的的教育。人没有理想和奋斗的目标是不行的,果真人要是没有了理想和奋斗目标,就犹如在大海里航行,在沙漠里挣扎,会感到茫然、苦闷、无精打采,对生活失去热情。
班主任老师要加强对学生理想的教育,要有那种“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气概,要把理想与个人的奋斗同样结合起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把对祖国的爱,对社会的爱,对人民的爱化为努力学习的动力。对于即将毕业的高中生来说,就应该把考上理想大学和现实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对考大学目标的强化来激励自己努力学习、刻苦学习,全面培养和发展自己,成为对祖国、对人民、对社会、对家庭有用的人才,增强自己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第二,加强对学生组织纪律性的教育。多年来的教育教学实际情况告诉我们,一个班级整体情况的下滑,首先是从组织纪律方面开始的,因此,班主任在抓好毕业班管理工作时,一定要花大力气抓好组织纪律。要给学生讲清道理、讲明重要性,要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加以约束,要经常检查,要召开相关会议,要通过各层面的学生了解情况。班主任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创新工作,寄希望于与广大学生沟通和协同作战,让学生自己管理好自己来塑造良好的班风、学风,使学生在和谐的班级中愉快学习、生活,全面地培养和发展自己。
第三,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班主任应做好科任教师和学生间的协调工作。一方面,要将科任教师的要求转告学生,加强督促、检查等。另一方面,一定要将学生的呼声,合理的要求转告科任教师。努力求得科任教师、学生、班主任之间认识的一致性,并自觉贯穿于平常教育教学的实际工作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在学生整个高考复习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学生浮燥、不踏实等情况的发生。要引导学生重视基础,重视方法,重视做题的质量,重视与老师、同学间的交流,重视学科特点,重视高考试题的特点、要求等等。真正做到学有所获,学有所明,提高复习的质量。
第四,引导学生正确面对考试成绩。高考复习过程中,会有各种大大小小的正规或不太正规的考试,而有相当的一部分同学会被考试的分数压得喘不过气来,错误地感到自己不是学习的料,对学习丧失信心,产生厌学情绪,甚至放弃学习。
班主任老师要特别关照一下这部分同学。要引导学生认真、客观地分析考试中的成败得失,发现问题、调整方法、鼓起勇气、树立信心,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柳暗花明又一春”。切忌挖苦、放弃这部分学生,因为,教师的职业道德不允许这么做。果真一个班成了这个样,班级管理的难度就很大,阻力也很大,同时必然要影响到所谓的好学生,使得整个教育教学质量下滑,自然,学校整体的教育教学必然下滑。再者,就是怎样抓好尖子生。班主任当然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但尖子生也要大张旗鼓地培养,这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怎样才能使尖子生考出更好的成绩,当然强化基础重要,但也要个别加以辅导,提出一些恰当的要求,确定一些合理的目标,针对考试中存在的问题加以调整、改进,力争达到最佳效果。
第五,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好复习与练习的关系。就高考复习而言,时间短,任务重。市面流行的资料多而杂,学生压力大,心理负担重,往往是相当一部分学生感到身心疲惫。师生配合得不好,教学有些脱节,往往是“单相思”,不能产生“共鸣”等等,都是造成复习效果不好的重要因素。尽管因材施教、精讲精练,以学生为主体等原则对广大教师,特别是对班主任来讲,都是必须心领神会的,但是否在实际复习工作中能坚持,能细化,这的确是一个问题。要达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境界,的确需要毕业班班主任和教师认真思考和切实做到正确处理好复习与练习的关系。我个人认为,复习必须要求到位、讲解到位,习题不能不做,但不能全做,贵在得法,贵在思考。
第六,重视学生心理素质健康问题。进入高考复习后期,特别是经过多次考试后,班级学生的心理必然要产生一些变化,出现一些分化。部分学生过度焦虑,部分学生洋洋得意,部分学生什么都无所谓,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就象琴上的弦那样,松紧恰当,一定能奏出美妙的音乐来。可以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有益活动淡化高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得更主动,效果更好。
第七,班主任要加强学习,与时俱进,更新教育观念;要深入班级管理的实践,调查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途径;要热爱班级管理工作,乐于管理、敢于管理、细心管理,全身心投入班级管理中,这样,定能开创班级管理的新局面,将毕业班工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