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季怎么管理温室花卉

2025-04-04 06:40:35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在雨季期间的管理也是盆花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一时期的管理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1。防积水置于露天的盆花,雨后盆内极易积水,若不及时排除盆土水分易造成根部严重缺氧,对花丼根系生长极为不利,特别是一些比较怕涝的品种,如仙人掌类、大丽花、鹤望兰、君子兰、万年青、四季秋海棠以及文竹、山茶、桂花、菊花等,应在不妨碍其生长的情况下,可在雨前先将盆略微倾斜。
一般不太怕涝的品种,可在阵雨后将盆内积水倒出。如遭到涝害时,应先将盆株置于阴凉处,避免阳光直晒。待其恢复后,再逐渐移到适宜的地点进行正常管理。2。防雨淋秋海棠、倒挂金钟、仙客来、大岩桐、非洲菊等花丼会在夏季进入休眠或半休眠状态,盆土不能过湿;有的叶片或花芽对水湿非常敏感,叶面不能积水,若常受雨淋,容易出现烂根和脱叶,因此,下雨时要将其置于避雨处或进行适当遮挡。

3。防倒伏一些高株或茎空而脆的品种,如大丽花、菊花、唐菖蒲、晚香玉等遇暴风雨易倒伏折断,因此,在大雨来临前要将盆株移到避风雨处,并需提前设立支架,将花枝绑扎固定。4。防窝风雨季温度高空气湿度大,若通风不良,植株极易受病虫危害导致开花延迟,影响授粉结果。
因此,要加强通风。若发现花卉遭受蚜虫、红蜘蛛或出现白粉病、黑斑病等病虫害,应及时采取通风措施,并用适当方法进行除治。5。防徒长雨季空气湿度大,加之连续阴天光照差,往往造成盆花枝叶徒长。因此,对一些草本、木本花卉可控制浇水次数和浇水量(俗称扣水),以促使枝条壮实。
6。防温热盆栽花木在炎热天气下遇暴风雨,最好在天晴之后用清水浇1次,以调节表层土壤和空气的温度,减轻湿热对植物的不良影响。

回答2:

1、花盆摆放不可过密,禁止喷淋式浇水,浇水次数应减少。2、适当增施肥霸天下,助力吸收更多的营养增加抵抗力。3、雨后及时排水,温室通风透光,以便降温除湿。4、发现病叶及时剪除并销毁,及时在棚内喷施涂杆神手消毒,抑制病菌复制,提高防治效果。5、雨季容易引发炭疽病、叶斑病、疫病等病害,可在发病初期喷施针对性药剂配合智能因子膜100倍液进行防治,7~10天1次,可屏蔽害虫嗅觉,抑制病菌复制,减少农药用量。

回答3:

进入夏季,雨水天气比较多,由于设施老化漏雨或者地势低洼,许多温室内会积水,湿度过高。而病菌的萌发,首先对湿度要求高,潮湿多雨,温室内湿度可达100%,有助于病菌孢子萌发;其次,温度的上升,有利于病菌菌丝的生长,它们能迅速侵入寄主,导致病害发生。持续的高温多雨天气,可连续发生多次侵染循环,有利于病害的大面积暴发。   
高温使生物胶体的分散性下降,酯类化合物变成层状,酶类活性降低,严重时还会导致细胞结构的破坏。高温还会影响植物的呼吸强度,使植物体内碳水化合物合成受阻,异化作用大于同化作用,尤其在光照不足而气温又过高的情况下,植物逆生长尤为严重。生产者在管理时,应本着预防的植保方针,防患于未然。   
为避免温室内园艺植物病害爆发,生产者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环境消毒,二是及时施药。   有些从业者认为病害并不明显,只要做好通风就可以了。其实不是,环境整体的恶化、植物虚弱,二者合一,正是花卉病害的高发时期。   如花卉生长的环境没进行彻底杀菌消毒,滋生的病菌就会经过以下途径传染:一是下半夜温度稍降,叶片上的水滴会夹杂病菌从气孔侵入;二是植株的机械损伤,病原菌从伤口侵入,当遇到28℃至35℃的高温时,加之通风不良,温室内病菌丛生,病害发生、发展就会较快;三是植株遭遇昆虫叮咬的虫口感染;四是基质湿度增加,根活性降低,土传疾病增加。   
针对以上特点,生产者在管理中需注意:一是要注意地面排水后消毒,将石灰粉、五氯硝基苯、多菌灵等洒在苗床下及地面走道上;二是要加大通风力度,尤其是夜间通风、内循环的力度要加大;三要增加钾肥、钙肥使用比例,培育健壮的植株,增强植物自身对病害的抵抗能力;四是要及时喷洒内吸性、预防性农药,将病虫消灭在受害之前;五是发现病株时,要及时清除,移出温室深埋或烧掉。

回答4:

夏天来了,雨季越来越频繁的出现,这对养殖花卉植物是一个大问题。为避免温室内园艺植物病害暴发,要做到一是环境消毒,二是及时施药。要注意地面排水后消毒,将石灰粉,五氯硝基苯,多菌灵等撒在苗床架及地面走道上。二是要加大通风力度,尤其是夜间通风内循环的力度要加大三,要增加钾肥,钙肥使用比例,培育健壮的植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