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慈禧太后提出垂帘听政的人,就是山东道御史董元淳。然而董元淳提出让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的这个提议,也是受到了慈禧太后的指使,但是在这之后,董元淳就对于慈禧太后来说再无用武之地了,在朝廷中的地位越来越低。
咸丰皇帝死后,他的儿子仅有6岁,皇帝为了让自己的儿子能够处理政务,于是便为他的儿子组成了一个大臣班子,以用来辅佐年幼的皇帝,同时又分别赐予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两枚御印,很多事情都要这两枚御印才能办理,以此来制约大臣们的权力。
但慈禧太后接受到御印以后不满于和大臣们分权力,她的欲望越来越大,那就是垂帘听政。虽然慈禧太后自己很想垂帘听政,但并不能由自己提出来,得让一个人帮她说出来,又为了避嫌,这个人不能是满族贵族,所以慈禧太后最终选择了董元淳。董元淳是考中进士,担任山东道御史后接受了慈禧太后的任命,为慈禧太后提出让她垂帘听政的提议。
但在这之后,由于两宫太后的势力不够强大,慈禧太后也只好暂时选择放弃,但紧接着辛酉革命发生了,慈禧太后顺利地走上了垂帘听政的道路。而董元淳也顺利的得到了提拔,只是相对于他而言,其他人的提拔对于更加的大。所以在这之后,董元淳对于慈禧太后来说再也没有用武之地了,在朝廷中的地位越来越低。
。
1861年8月22日,咸丰皇帝病逝。
咸丰皇帝死后,他6岁的儿子载淳即位。是为同治皇帝。皇帝年幼,不能处理政务,怎么办呢?幸亏咸丰皇帝早有安排。他在遗诏中命令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大学士肃顺,御前大臣景寿,以及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4个军机大臣为“赞襄政务大臣”,组成顾命大臣班子,辅助年幼的皇帝。
我们知道,在清朝初期,曾经发生顾命大臣欺负年幼皇帝的事情,如多尔衮欺负顺治皇帝,鳌拜欺负康熙皇帝。为了防止这种现象发生,咸丰皇帝进行了一种独特的政治安排——让慈安太后、慈禧太后分别掌握“御赏”和“同道堂”两枚御印。皇帝颁发的所有诏书,必须印有这两枚御印才能生效。
咸丰皇帝的原意,是在顾命大臣和两宫太后之间形成一种权力制约。然而,实际上,却挑起了慈禧太后的权力欲望。慈禧太后不满足于和顾命大臣分权,她有更高的追求。
那就是垂帘听政。
垂帘听政,皇太后或者皇后公开在宫殿里代替皇帝处理国家大事。由于男女有别,便在皇帝的宝座后面用一幅帘子进行遮隔。垂帘听政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2000多年来,产生了不少垂帘听政的例子。不过,清朝尽管有皇太后干预政务的事例,却一直没有进行垂帘听政。
慈禧太后有心垂帘听政,但不能自己说,得授意一个人替她说出来。为了避嫌,这个人不能是满族亲贵,最好是汉人御史。慈禧太后最终选择了山东道御史董元醇。
董元醇是河南洛阳人,1852年考中进士,进入翰林院。1860年改授山东道御史。接受了慈禧太后的授意后,9月10日,董元醇上疏《奏请皇太后权理朝政并另简亲王辅政折》说,皇上冲龄,未能亲政,天步方艰,军国重事,暂请皇太后垂帘听政,“虽我朝向无太后垂帘之仪,而审时度势,不得不为此通权达变之举。”
董元醇此举引起了轩然大波。八大顾命大臣以“本朝未有皇太后垂帘”为由,激烈地反对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并强硬地表示,自己“系赞襄皇上,不能听太后之命。”由于当时两宫太后的势力还不够强大,也没得到恭亲王奕䜣的至此,只好暂时屈从。
肃顺等人驳回董元醇的上梳,并以“莠言乱政”的罪名,将他革职问罪,发往军台效力。幸运地是,董元醇还没启程,“辛酉政变”就发生了。董元醇不但没有被发往军台,还得到提拔使用,从从五品的山东道御史,迁升为正四品的工科给事中。
11月28日,礼亲王世铎牵头,率领王公大臣、殿阁大学士、六部九卿等文武官员共计200余人,联合上陈《遵旨会议皇太后亲理大政事宜折》。在这封奏折的后面,还详细地附录了11条垂帘听政的具体章程,颇有操作性。董元醇虽然名列其间,可名单里面比他权高位重的人大把,他的名字看上去毫不起眼。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董元醇被慈禧太后当枪用了一次后,就再无用武之地了。
在那以后,董元醇在朝廷里的存在感越来越低。他自己不甘心,采用各种方法,来引起高层的注意。1862年1月9日,董元醇上一道《辅翼圣学宜重德行而轻才华折》,有意提到自己第一道劝两宫太后垂帘听政的上疏,还推荐左都御史倭仁、大学士祁隽藻、翁心存,吏部尚书许乃普等人担任同治皇帝的老师。
不过,朝廷对于董元醇的奏折没有任何反应。此后,董元醇就真的在朝廷里销声匿迹了。
这个人就是董元醇,他当时有用的时候被慈禧太后提拔了一次,慈禧太后觉得他没有用,所以再也没有提拔他,再也没有管他,导致他后来在没有飞黄腾达的时候了。
应该是恭亲王易欣852年入宫,赐号兰贵人(清史稿记载懿贵人),次年晋封懿嫔;1856年生皇长子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晋封懿妃,次年晋封懿贵妃;1861年咸丰帝驾崩后,与孝贞显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慈禧;后联合慈安太后(即孝贞)、恭亲王奕欣发动辛酉政变,诛顾命八大臣,夺取政权,形成慈禧垂帘听政。
是恭亲王奕欣,后来有没有飞黄腾达这个问法不妥,因为恭亲王奕欣是咸丰帝的亲弟弟,封爵是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整个清朝都只有十二家,他一辈子都在飞黄腾达,他的飞黄腾达与慈禧太后和垂帘听政扯不上半点关系,无论有没有慈禧,他都注定要飞黄腾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