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仙李白被称为“谪仙人”的由来是什么呢?

2025-04-29 13:43:59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李白的诗,返璞归真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文学,而盛唐的最佳文学代表就是——诗。但是大唐的诗人太多了,全唐诗的厚度就是最好的说明,可是李白达到的高度,是很多诗人难以企及的。同时,也证明李白的诗的可贵,因为他带着独有的趣味和天真,文字中满满的是孩童般的童真。

如果,大家回想一下自己的孩童时代,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候,指着上下弦的月亮说像倒挂的弯钩,指着满月说像圆盘,也会问大人,月亮上是不是真的有玉兔和嫦娥呀?但是,这是很多人儿时的想法了,孩子的眼睛,看世界时总是分外的别致。但是到了成年时期,这种想法可能就会消失殆尽。 

可是成年的李太白,他的诗中是怎么写的呢?

《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开头一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就已经将很多年纪渐长的读者拉回到曾经的孩童时代,后边又接连用孩童般的语气说着,恍惚间好像见到月亮上隐隐约约间好像有神仙的身影出现了,月宫中的玉兔,捣药是给谁吃呢?玉兔好孤独啊。 

李白的诗,带着一种惊人的天真,一句一句的话,好像都是我们曾经心中所想过的,或者说读到的时候一想它的意思,真的是这样啊。诗文到此处,重合的是每个读者和作者李白的天然心境。

但是后半段,就带着成人的忧愁了。因为后边的诗句借以"太阴"的典故,讽刺杨贵妃迷乱君王,这种思想孩子是不会有的,因为怀着的是对国家的关心。但是李白终究是李白,下一句就说"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说希望可以有像射日的大羿一样的英雄,来拯救世界,这样的李白,终究还是带着与众不同的天真和浪漫,如此之人,何以不能被称为"谪仙"呢?  

回答2:

据说,李白在游历四方初到长安时,拜访在当时已是文坛前辈的贺知章,并拿出自己的作品《蜀道难》请他点评。贺知章看后赞叹不已:“您不像是凡尘中的世人,倒像是太白星下凡。”于是称李白为“谪仙”,而“谪仙人”这因此而来

回答3:

据记载,李白从蜀到长安,与前辈诗人贺知章相遇,以《蜀道难》示之。贺知章读罢感叹不已,认为此诗非凡人所能作,称李白为“谪仙”,“谪仙人”的名号也就由此而来。

回答4:

李白在长安遇见贺知章。贺知章看了他写的蜀道难,称赞李白,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后来李白在《对酒忆贺监二首序》写到:呼余为谪仙人,加上他解金龟换酒这种高端操作,谪仙这个名号就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