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为徘徊歧路。
徘徊歧路 [ pái huái qí lù ]
释义: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豫;歧路:岔路。在岔道上走来走去。比喻犹豫观望,主意不定。
出处:唐·骆宾王《代李敬业讨武曌檄》:“若或眷恋穷城,徘徊歧路。”
白话译文:唐·骆宾王《代李敬业讨武曌檄》:“如果留恋目前的既得利益,在关键时刻犹疑不决。”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指犹豫不决。
近义词:徘徊不定。
成语故事:唐朝时期,武则天控制政权后,改国号周,自己当女皇。大将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他为扩大影响,号召天下人们起来推翻武则天,请当时文学家骆宾王写《为徐敬业讨武瞾檄》:“若其眷恋穷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几之兆,必贻后至之诛。”
译文:《为徐敬业讨武瞾檄》:如果留恋暂时的既得利益,在关键时刻犹疑不决,看不清事先的征兆,就一定会招致严厉的惩罚。
笔顺
扩展资料:
徘徊不定 [ pái huái bù dìng ]
释义:在难于接受的或同样紧迫的两者之间做出抉择时为难犹豫。
注音:ㄆㄞˊ ㄏㄨㄞˊ ㄅㄨˋ ㄉㄧㄥˋ
出处:李云德《沸腾的群山》:严浩目前是在十字路口,毫无主意地转悠,何去何从徘徊不定。
成语用法:
示例:在爱和恨之间徘徊不定。
1、徘徊歧路
【拼音】[ pái huái qí lù ]
【解释】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豫;歧路:岔路。在岔道上走来走去。比喻犹豫观望,主意不定。
出处:唐·骆宾王《代李敬业讨武曌檄》:“若或眷恋穷城,徘徊歧路。”
白话译文:唐·骆宾王《代李敬业讨武曌檄》:“如果留恋目前的既得利益,在关键时刻犹疑不决。”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指犹豫不决。
近义词:徘徊不定。
2、徘徊不定
【拼音】[ pái huái bù dìng ]
【解释】在难于接受的或同样紧迫的两者之间作出抉择时为难犹豫。
【近义词】徘徊歧路、犹豫不决
【反义词】斩钉截铁、犹豫不决
徘徊不定反义词
1、斩钉截铁
【拼音】[ zhǎn dīng jié tiě ]
【解释】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含糊。
【近义词】刚毅果决、斩钢截铁、当机立断、直截了当、斩钉切铁
【反义词】模棱两可、拖泥带水、模棱两端、犹豫不决、顾后瞻前、未置可否、带水拖泥、优柔寡断、徘徊不定、不置可否、举棋不定、不可置否、沾泥带水
2、犹豫不决
【拼音】[ yóu yù bù jué ]
【解释】犹豫:迟疑。拿不定主意。
【近义词】畏首畏尾、首鼠两端、心猿意马、心神不定、沉吟未决、瞻前顾后、三心二意、优柔寡断、徘徊不定、狐疑不决、意马心猿、迟疑不决、沉吟不决、三翻四复、举棋不定、当断不断、踌躇不决、游移不定
【反义词】兵贵神速、壮士解腕、破釜沉舟、斩钉截铁、当机立断
3、顾后瞻前
【拼音】[ gù hòu zhān qián ]
【解释】形容做事之前考虑周密慎重。同“瞻前顾后”。
【近义词】瞻前顾后
【反义词】斩钉截铁
坐立不安 走来走去
徘徊不定
【徘徊歧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