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高质差小区

2025-04-24 02:42:58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质差的定义:

  指标含义:考察语音在无线环境中误码率的情况,误码率越大,质差越严重,具体语音质量等级体现在上下行语音测量报告中。

  指标定义:忙时上行质差比例>5%或忙时下行质差比例>5%且忙时话务量>=3Erl。

  质差的计算公式:

  上行HQI(0-5)=[全速率TCH平均上行接收质量0-5的次数+半速率TCH平均上行接收质量0-5的次数/[全速率TCH平均上行接收质量0-7的次数+半速率TCH平均上行接收质量0-7的次数]*100;

  下行HQI(0-5)=[全速率TCH平均下行接收质量0-5的次数+半速率TCH平均下行接收质量0-5的次数/[全速率TCH平均下行接收质量0-7的次数+半速率TCH平均下行接收质量0-7的次数]*100;

  上(下)行HQI(0-5)忙时统计小于95,且该小区话务量>=3Erl,则该小区记为质差小区;

  质差原因分析

  影响HQI的因素

  影响上下行HQI的因素一般有以下几类:上行干扰、硬件故障、室内小区、覆盖问题、频率干扰、参数设置。

  上行干扰

  我们一般将干扰大致分为三类:网内干扰,网外干扰、硬件故障干扰。

  网内干扰

  网内干扰主要是由频率干扰引起,小区频率规划不规范、覆盖范围不合理,都可能引起小区的频率干扰;

  网外干扰

  网外干扰主要由C网干扰、直放站干扰、干扰器等引起;

  硬件故障干扰

  硬件的问题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个是器件的老化导致大功率输出时异常频谱出现;另一个是天馈器件产生互调信号,其中互调和室分系统故障干扰是硬件故障干扰中最常出现的两种干扰。

  硬件故障

  硬件故障主要是由TRX或合路器故障、载频异常吊死、小区收发支路连线错误

   TRX或合路器故障

  TRX或合路器性能下降、收发支路连线接口松动、闪断都属于此类,均会造成小区上行/下行HQI恶化,存在此类问题的小区未必存在相应告警,多数伴随上下行不平衡;

   载频异常吊死

  载频异常吊死的小区HQI变化幅度巨大,可能从99%直接下降至0,一般此类质差小区的出现都是突发性质的,小区历史HQI均正常,当前也无故障告警,但是HQI陡降,下降比例一般超过30%,突发严重上下行不平衡,PB1-2(PB10-11)比例超过30%,此类小区往往通过四级复位小区或更换相应故障载频进行解决;

   小区连线错误

  包括馈线接反,鸳鸯线、收发模式错误等几种情况:

  馈线接反:站点内两个或两个以上小区馈线接反,导致小区的实际覆盖 方向与规划不一致,引起小区切换差或频率干扰,引起质差,排查这类故障时路 测较为直观,后台也可以通过小区的切换、干扰等信息进行排查;

  鸳鸯线:共站两小区的馈线出现交叉,体现为一个小区的主集接收电平明显大于分集接收电平,另一小区分集接收电平明显大于主集接收电平,主分集接收电平可通过自定义测量报告主(分)集电平测量统计来计算;

  收发模式错误:包括现场连线错误和前后台数据不一致两种,如将接收分路配置为接收独立,单通道单发双收配置为双通道单发双收等情况,处理这类问题引起的质差需要确认到底是现场连线错误还是后台数据配置错误,进行相应更正即可;

  室内小区

  室内质差小区主要是由于主体设备故障、分布系统故障、室内信号覆盖不足导致的弱覆盖或泄漏引起,从去年成都室内质差小区处理情况来看,分布系统故障导致的质差比例大幅高于其他集中情况;

  覆盖问题

  覆盖问题主要分为弱覆盖和过覆盖两类,省公司弱覆盖定义为上行电平低于-94dBm比例超过30%,为上行弱覆盖,下行弱覆盖比例为下行电平低于-90dBm比例超过20%,为下行弱覆盖,上行弱覆盖对应到指标上则是全(半)速率TCH上行接收电平等级0和1的比例大于30%,下行弱覆盖对应到指标上则是全(半)速率TCH下行接收电平等级0、1、2的比例大于20%,实际优化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小区的覆盖环境、覆盖范围等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如有的小区在过覆盖的情况下,也存在上述特征,就需要按照过覆盖小区来处理;过覆盖省公司未给出具体定义,质差分析组通常是结合小区覆盖电平,覆盖范围和覆盖环境来判断小区是否存在过覆盖,如一个小区主覆盖方向站间距为1.3KM,小区TA3-5比例为30%,且小区无弱覆盖,在小区邻区及切换参数等均正常情况下,判断小区为过覆盖;

  频率干扰

  频率干扰对小区上下行HQI均有影响,其中对小区下行HQI的影响要明显大于对上行的影响,而下行后台优化过程中无法通过干扰带来直接查看小区的干扰情况,只能通过其他的指标结合一些操作进行判断,相比而言,通过现场测试进行判断要直观的多,需要注意的是,多数过覆盖的质差小区存在频率干扰,这时需要优先解决小区的覆盖问题;

  参数设置

  参数设置类包括小区的空闲参数(CRO、PT、TO)、接入参数(RXMIN)、切换参数(主要为边缘切换门限、小区间切换磁滞、PBGT切换门限等)、邻区配置、功率设置、跳频参数等;

  注意事项

  质差小区在分析处理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跳频对质差的影响

  形成质差原因较多,当一个小区内的部分载频存在质差时,由于跳频存在均化作用,会导致该跳频组内所有载频均质差,此时需要将小区跳频关闭,找到真正的问题载频或频点,避免出现误判,同样,跳频对小区的干扰、上下行平衡等也存在均化作用,处理质差小区时需注意;

  质差小区在处理过程中会经常涉及开关跳频和重新规划频点的操作,此时需注意小区配置频点是否为同一频段,小区同一跳频组内同时存在P频点和E频点时,往往会导致小区HQI大幅下降,引起质差,遇到此类小区时,需将不同频段频点设置在不同的跳频组内,这类小区不要使用快速设置跳频进行开启跳频操作;

   过覆盖小区处理

  过覆盖质差小区在现网中占很大比例,在处理这类小区时,现场RF优化要比后台功率调整效果好得多,实际分析中也发现,很多正常小区由于过覆盖/话务过高等原因,被降低几个功率等级,引起小区质差,或者后台分析需要压低天线的质差小区却只是通过降低几个功率等级来解决问题,结果导致HQI更差;

   参数设置不合理

  各模块有自己的优化分工,比如同一个小区,区域可能希望扩大覆盖范围解决覆盖问题,后台可能希望通过话务分流解决拥塞问题,而质差组又想解决质差问题,为了解决相应的问题,就要进行相应的优化手段,而这些手段又很可能是相互矛盾的,往往导致一个小区的参数设置混乱,邻区参差不全,结果睡得问题都没得到很好的解决,这种情况目前现网中不在少数,如很多小区最小接入电平设置的很高,同时CRO又调的较大,导致小区无所适从;

   考虑问题不全面

  造成小区的质差原因很多,可能是参数、可能是硬件、可能是数据配置、也可能是无线环境、甚至话务模型的变化都会导致小区HQI的大幅波动,优化过程中需要全面考虑,全面分析,不能因为一个小区上下行存在不平衡,就判断小区硬件存在问题,也不能因为小区低电平比例高,就直接判断小区弱覆盖,实际上,不单单是硬件问题能引起小区上下行不平衡,小区的覆盖范围、小区的干扰情况、手机基站发射功率,都可能引起,同样,存在弱覆盖的小区也未必是质差小区,小区弱电平比例很低,但是后来核查发现,是因为邻区不全,切换不及时,才导致小区质差,如果上述小区直接就通过上下行不平衡或弱覆盖,就南辕北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