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供应早茶的店铺,顺理成章被称为茶社。
以老字号“富春茶社”、“冶春”最负盛名。扬州人说 “吃早茶”,早茶的茶一定不能是配角:一种是“魁龙珠”—由3种茶拼兑而成,取自龙井味、珠兰香、魁针色,不减色不变味,由于这种茶融苏、浙、皖名茶于一壶故又称“魁龙珠”为“三省茶”。一种为本地产“绿杨春”, 绿杨春成品纤细秀长,形似新柳,色泽翠绿油润,汤色清澈明亮,香气高雅持久,滋味鲜醇,叶底嫩绿匀齐。
(2)扬州早茶种类繁多,面点小菜无不使人垂涎欲滴。
虾籽馄饨:扬州的馄饨讲究吃红汤的,猪油和虾子酱油必不可少,面皮必须精面加蛋清,由碱水揉熟,馅心拌入虾子和麻油,重要在汤头,需由骨头汤放虾子才会味道更佳,其中当属“共和春”的虾子馄饨最为地道。
白汤脆鱼面:“富春茶社”的白汤脆鱼面,属浓汤型浇头面。一碗白汤,里面盛二三两面条,面条上放了二十几根一寸长油炸鳝丝作浇头,再撒些白胡椒粉。这醇厚的汤底、软硬适度的面条、香脆的鳝丝,环环考验厨师功夫。
蟹黄汤包:明、清时期已经享有盛誉。“富春茶社”的蟹黄汤包皮薄如纸,吃法奇特,用料讲究。每年8月至次年3月都是品尝蟹黄汤包的最佳时节。别看其瘪塌在盘子上,但若用筷子小心提溜起来便出现了神奇的景象——汤包瞬时变成了一个“小灯笼”,透过光,甚至能看到汤水在里面摇晃!有个口诀叫“先开窗、后喝汤”,因这汤包里85%都是汤水,剩下的才是蟹黄蟹肉。把吸管插进包子中,待热气散发少许,再小口小口地吸取汤汁,肉皮冻的胶质使得汤汁黏稠、肉香浓郁。余下的部分皮薄筋软,可以蘸点香醋、就点姜丝,蟹味之鲜也被充分激发出来了。
三丁包子:所谓“三丁”,即以鸡丁、肉丁、笋丁制成,皮子吸了馅心的卤汁,松软鲜美,食不粘牙。馅心软硬相应,咸中带甜,甜中有脆,油而不腻,包子造型美观,可谓是包子中的极品。
千层油糕:晚清年间,扬州可可居名厨高乃超在前人制糕的基础上,根据发酵的原理,首创了千层糕。糕呈菱形方块,芙蓉色,半透明,层层糖油相间,糕面布以红绿丝,观之清新悦目,食之绵软嫩甜。1983年,扬州特一级点心师董德安以此参加全国烹饪大赛,技惊四座,获全国最佳点心师称号。
豆腐皮包子:《红楼梦》第八回:宝玉笑道:“好啊,这么早就睡了。”又问晴雯道:“今儿我在那边吃早饭,有一碟子豆腐皮儿的包子,我想着你爱吃,和珍大奶奶说了,只说我留着晚上吃,叫人送过来的,你可见了没有?”晴雯回说,知道你(宝玉)是为我准备的,但是被宝玉的乳母拿去了,宝玉的乳母还拿走了原给袭人的酥酪,又自作主张拿走了豆腐皮包子,导致宝玉大发脾气。
扬州干丝:分烫干丝和大煮干丝。“扬州好,茶社客堪邀。加料千丝堆细缕,熟铜烟袋卧长苗,烧酒水晶肴。”清代惺庵居士《望江南》词,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清代扬州的居民品尝“加料干丝”的情景,颇似一幅生动的风俗画。《扬州茶馆》节选自朱自清先生1934年的文章《说扬州》。这篇《扬州茶馆》,作者如一位老茶客,带着后生到扬州茶馆品茶吃点心。 “叫茶房烫干丝是不可少的”,这是第二段的总起句; “看起来清淡,闻起来清香,吃起来清爽”,一个“清”字从视觉、嗅觉和味觉写出了烫干丝独有的风味。
肴肉:国宴常用冷菜,瘦肉红嫩酥香,肥肉糯而不腻,光滑晶莹,卤冻透明。
扬州包子共有三丁包、五丁包、肉包、菜包、豆沙包、豆腐皮包、烧麦、千层油糕、翡翠烧麦、车螯烧卖、干菜包、野鸭菜包、萝卜丝包其他名点:蟹黄蒸饺、双麻酥饼、鸡丝卷子、葱油烧饼、生煎馒头、黄桥烧饼等。
扬州酱菜:扬州酱菜渊源已久,乾隆年间就被列入御膳佐味。扬州当地人家中,酱菜深受喜爱,乳黄瓜最常点,皮薄肉厚,爽口清嫩,还有萝卜丝、嫩姜、地瓜、芥头、菜瓜、宝塔菜,都一一蕴着酱香,让人食欲大开。
3.扬州茶社
扬州吃早点的店很多,且多数店均有分店,著名的有:冶春茶社、富春茶社、五亭吟春、卢氏古宅、德春、菜根香、花园茶楼、共和春、锦春、毛牌楼、皮包水、蒋家桥、必香居、食为天等。此外扬州的大街小巷还有许多非著名包子店和面条店,同样也是深受食客们的喜爱。
1、富春茶社扬州富春茶社创建于1885年,是一座以花局起家的别具特色的茶馆。它以独创的茶点制作技艺享誉国内外,以“花、茶、点、菜”结合,“色、香、味、形”俱佳,环境“闲、静、雅、适”的特色以及优质的服务,受到社会好评。
2、冶春茶社冶春茶社是扬州一座久负盛名的百年老店。冶春茶社前身是香影廊与庆升茶社。民国初年,丰乐下街“餐英别墅”主人、著名园艺家余继之在自己住宅东开设茶社,出售点心、饭菜,兼营花木,称为“冶春花社”。
3、趣园茶社.趣园原为旧时盐商府邸,相传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时四次都来到这,并为其赐名“趣园”,如今这里已经改造成对外开放的茶社,在历史长河中仍旧散发着独特魅力。
4、锦春.锦春坐落于东关古渡、古运河畔,与千年商业古街东关街比邻而居,地理位置极佳。在窗边找张桌子坐下来,恰好可以静静地观望到古运河水缓缓流淌,清悠古韵,正合上了那份闲适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