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着火为什么叫走水

2025-04-07 00:12:30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1、这里在刻意避讳"火"这个字。因为古人对火是十分敬畏的,认为失火本来就是超自然力量(比如鬼神)造成的,以惩罚人的做法。在本来就失火的情况下,还嘴里火啊火啊的叫个不停,很不吉利。

2、五行中水能克火,所以用水字来压制火,比较有口彩。还有,之所以说是走水,有说法是因为古代一旦失火,发现的人会大叫来提醒众人,周围的人就会拿着水龙之类的救火工具去救,走水就是使水"走"到失火的地方去。久而久之,一旦失火,发现者就直接说走水了。

3、走水是古代的一种地方性语言,表示运输水(去救火),由于这种语言有地方性,而且距离现在比较远,所以现代的人理解起来有难度。而在当时,是很容易被人理解的正常词句。

扩展资料

言语忌讳反映了人们趋利避害的思想倾向,也表示了对别人的尊重,有一定的合理性,因而大量的代用词流传下来,不仅丰富了汉语词汇,而且成为礼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年、新婚这类开端之日,对语言的禁忌尤为讲究。所以大正月里忌说“死、输、光”等字眼,怕给全年带来灾祸。语言禁忌中最能表现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是谐音式禁忌。语音与意义本来是任意约定的,没有什么自然的内在联系。

而任何一种语言的语音系统总是很简单的,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同一语音形式表示几种不同意义的情况。这就为语言魔力的施展提供了机会,许多禁忌语都是由谐音联想而产生出来的。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走水

百度百科-语言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