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质构造轮廓

2025-04-24 19:07:17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在滇西地区,受澜沧江等深大断裂的控制,形成了兰坪-思茅中生代坳陷区,景谷盆地即位于该坳陷之中。兰坪-思茅坳陷区是一个长期坳陷区,晋宁-澄江运动以来的历次运动,在区内均有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反映,表现出多旋回发展的特点。

在该坳陷区,印支-燕山期的构造运动影响最为强烈且明显,形成了一系列长条状背斜、向斜构造。坳陷中褶皱较为紧密,主要断层切割古近系,应为早喜马拉雅期构造运动的产物。在景谷盆地附近,还发育有镇沅-顺安、镇沅-景谷等无量山深大断裂的次级断裂(图2-2)。

图2-2 云南景谷地区区域构造示意图

(使用统一图例)

根据滇黔桂石油局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研究,已在景谷盆地内发现了相间排列的背斜和向斜构造,均属于地表浅部构造。各构造目前埋深不超过1000m,褶皱发育在新近纪地层内(

)。较为著名的有文帽背斜,长轴为NE向,长约5km,宽约2.0km。

地层内还可见到小型近地表的大牛圈背斜。这种在深部消失的小型褶曲在盆地内十分发育。在盆地西部,发现的有小寨向斜,长轴为NS向,两翼倾角可达30°~40°,形成时代应为N2后期。推测在

地层中,向斜可能消失。盆地南部高断块区内,还发育有文屯向斜,应为

沉积后形成。规模小、向斜形态难以确认。

由于后期盆地东侧抬升、西侧下降,盆内沉降中心由东向西迁移。据重力测量与计算并经探井证实,在盆地西部存在两个深陷区,一个位于景谷县城西南处,另一个大致位于东那村一带。两口探井分别钻至2302m和2430.6m仍未钻穿第三系。

盆地内的次级构造单元可以划分为:Ⅰ.东部断阶;Ⅱ.中部断凹;Ⅲ.北部高断块区;Ⅳ.南部高断块区;V.西部斜坡(表2-1)。盆地内目前已投产的大牛圈油田位于东部断阶上(图2-3)。

图2-3 景谷盆地构造单元分区图

Ⅰ—冈底斯念青唐古拉褶皱系;Ⅱ—三江褶皱系;Ⅲ—扬子准地台

表2-1 景谷盆地次级构造简表

在景谷盆地内,发育有多方向的断裂。东部断阶受后期升抬作用影响,断阶向西倾斜,内部又形成数个小断阶;中部断凹中除最深凹陷之外,还有几个向西倾斜的台阶;盆地内烃源岩的发育与展布都受这些内部断阶的影响,比如北部高断块区比南部高断块区埋深要浅些,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与成熟度等条件均要差些;相比之下,东部断阶的油气生成条件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