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
1、和悦的样子
怡,和也。——《说文》
公乃为诗以怡王。——《书·金传》。郑注:“悦也。”
2、喜乐的,使人心神感官愉快的
怡,乐也。——《尔雅》
——————————————————————————————————
《说文解字》:“和也。从心台声。与之切”
【注】:龢也。各本作和。今正。龢者,调也。玉篇曰。怡者,悦也。乐也。古多叚台字。禹贡。祗台德先。郑注云。敬和。从心。台声。与之切。一部。
——————————————————————————————————
《康熙字典》:“《唐韵》与之切《集韵》《韵会》盈之切《正韵》延知切,音饴。《尔雅·释言》悦也。《说文》和也。《玉篇》乐也。《礼·内则》下气怡色。《论语》兄弟怡怡。
又姓。周怡峰,本姓默合,避难改焉。
又通作台。《史记·序传》诸吕不台,言不为人所怡悦也。”
怡:和悦的样子,使人心神感官愉快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