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树上会长雪花,化学原理?

2025-02-25 04:51:31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化学原理:
饱合的食盐在和水、氨水二氧化碳反应之后生成碱和氯化铵溶液借助毛细现象在纸树中快速的上升,直达全树。由于树枝末端水溶液先蒸发,出现结晶现象,事先在纸树上涂抹的彩色颜料被晶体吸收,加上我们倒进去的发蓝,圣诞树变得好像开出了五颜六色的雪花。
结晶的主要成分是磷酸二氢钾,经检测,磷酸二氢钾白色结晶物的PH值为4.7,属酸性(PH值越小酸性越强,酸雨的PH值为5.6以下,所以其酸性较强),皮肤接触会被腐蚀;人一旦吸入体内,就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对孩子们危害较大,建议小学生谨慎购买,注意安全。
扩展资料:
利用溶液蒸发析出晶体原理
其实,这种圣诞树是利用了毛细现象的原理。“当纸树浸入某种盐的溶液后,溶液借毛细现象在纸树中快速上升,直达纸树树枝末端,而末端处的水分先蒸发,便会有结晶现象。
这些溶液事先吸收了纸树上涂抹的彩色颜料,于是树上就长出了五颜六色的花。”在果壳网上,网友们指出,让纸树开花的溶液有很多种类,不同的种类可以开出不同的“雪花”。
网友叶子疏曾做过一组实验,用不同的盐溶液以及不同纸张制作的纸树来看“雪花”生长速度和形状,通过对比,叶子疏发现,纸树的形状也能影响开花的速度。如果使用磷酸二氢钾,那么开出来的“雪花”是由细颗粒堆积来形成大颗结晶。
用硝酸钾,开出的“雪花”像针状,往外堆积;用氯化钾,开出的“雪花”像波浪起伏般的长条形状;用硝酸钠,开出的“雪花”呈现细丝状;用磷酸钠,开出的“雪花”是由很细的结晶堆成的,像刨冰;而用氯化钠,也就是我们日常食用的食盐,会开出圆颗粒的“雪花”……
参考资料来源:中新网——神秘液体让圣诞树长雪花
提醒:不要用手直接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