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和尚是个什么样的称呼

2025-04-26 01:53:44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和尚是根据音译过来的称呼,华译为亲教师。是一种对依止师的尊称。并不是中性称呼。
一座寺院也只有主持长老才有资格称之为和尚。对于自己的依止师可以称为和尚。
和尚不是专指出家的男性僧人,出家的比丘尼也是可以称之为和尚的,比如某某尼和尚。因此一提到和尚就会联想到出家的比丘这种想法是不对的。

回答2:

圣严法师在《正信的佛教》书中写道:

和尚一词,在中国人的观念中,正像出家人的身分一样:‘上共君王并座,下与乞丐同行’。既是尊贵的,也是卑贱的。大丛林的一寺之主,称为方丈和尚,该是多么的尊严;乡愚唯恐生儿不育,也给取名叫做和尚,把和尚一词,看作阿毛阿狗同例,该是何等的下贱!

和尚是甚么意思呢?一般人的解释是‘和中最上’,或者是‘以和为尚’,因为佛教的出家人,要过‘六和敬’的僧团生活,那就是: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这又称为‘六和合’。所以他们的解释,似乎也有理由。

但是,当我们追根寻源,找出了‘和尚’的出发点时,上面这一解释,就要不攻自破了。

和尚一词,纯由于西域语言的音转而来,在印度,通称世俗间的博士为‘乌邪’,到了于阗国则称和社或和阇(Khosha),到了中国则译成了和尚(见寄归传及秘藏记本)。所以在印度的外道也有和尚及和尚尼的(杂阿含卷九.二五三及二五五等)。

可见和尚一词,并非佛教的专有名词,但在佛教,确有它的根据,佛教的律藏,称剃度师及传戒师为邬波驮耶(Upadhyaya),‘和阇踮’一词,就是根据这个而来,‘和尚’一词,更是汉文的讹误,最早见于汉文中的,可能是石勒崇信佛图澄而号佛图澄为‘大和尚’。

但在律中往往不用和尚,而用‘和上’以别于流俗的讹误,因为,依照邬波驮耶的原意,应当译为亲教师,也唯有受了比丘戒十年以上,并且熟知比丘及比丘尼的二部大律之后,才有资格为人剃度、为人授戒、而被称为邬波驮耶。这既不同于印度俗称博士的乌邪,更不同于中国误传的和尚——老僧是老和尚,小沙弥是小和尚,乃至阿毛阿狗恐怕长不大,也可取名叫和尚。

在佛教的律制中,初出家的,叫做沙弥(意思是勤加策励,息恶行慈),生年满二十岁,受了比丘戒,称为比丘(意思是乞士——上乞佛法,下乞饮食。中国人误传为‘德比孔丘,故称比丘’,那也是笑话)。受了比丘戒的五年之内,不得做出家同道之师;五年之后,若已通晓戒律,始可以所学的特长作师,称为轨范师,梵语叫做阿阇梨耶,受人依止,教人习诵;到了十年之后,可作亲教师;到了二十年之后,称为上座;到了五十年以上,称为耆宿长老。

因此,如果按照佛制戒律,要称“和尚”还不是那么简单的!

我们现在多尊称寺院道场的住持为大和尚,因此称虚云大师为老和尚并无过错,你如果愿意尊称起虚云老禅师,虚云大法师,虚云大师等等都是可以的,只是虚云老和尚这个称呼比较广泛使用。

回答3:

和尚的真正含义绝对是敬称,其义为“亲教师”,高尚程度不言而喻。法师是专指在佛学院和各地讲法的僧人;而禅师则是修行禅宗的僧人的较高称谓。

回答4:

“和尚”是指有很高修行的四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夷、优婆塞)。
现在我们泛指比丘为和尚,其实是错误的。
在以前,只有释尊才被成为和尚。但是佛灭度后,则由四众弟子护持正法,于是我们称护持正法的四众为“和尚”。而那些没有修行的假四众(把民间信仰当成佛教)是不能成为“和尚”的。

回答5:

亲教师.相当于俗世的授业恩师.大学博士生的导师.我们后生晚辈的人生导师. 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