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作者张翎背景

2025-04-30 18:51:10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作者张钫,原名张苒,笔名张苗。

张钫1989年1月12日出生于北京一个艺术世家,她的父亲是一位著名报告文学作家和诗人张锲,母亲是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教授鲁景超。

受家庭环境的熏陶,张钫自幼对文学、美术等方面有着浓厚的兴趣。从幼年起,她就在巴金、冰心等文学大师的关怀下长大。

2001年,出版了第一本书《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书中记录了她与巴金、冰心、季羡林、臧克家、丁聪、王蒙、胡絜青等当代著名文学艺术大师们的一次次精彩的对话。

2003年,受香港《明报》出版社的邀请,她和另外三位内地小作家与文学巨匠金庸先生在香港会面交谈,被港人戏称为四小侠和查大侠“香江论剑”。

2018年2月,张钫身患绝症。在治疗期间,她依然用阳光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一切,对妈妈说:“活一天就得有一天的人样儿,不能关键时刻掉链子。”

2018年7月7日,张钫在美国休斯敦因病逝世,年仅29岁。

扩展资料: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是作者张翎出版的第一本书,书中记录了她与名人的一次次精彩对话,其中包括访季羡林、访史铁生、访李国文、访丁聪、访黄宗江、访靳尚谊、访曹文轩等。本书前后发行了好几万册,在海内外引起相当的轰动。全国几十家电视台和重要媒体,对其做了专题报道。

与金庸先生“香江论剑”会谈后,《明报》出版社出版了繁体版的《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书内增加了她的近作:《我眼中的人大附中》、《艺术家散论》、《荷塘》等文章,在海内外引起一定的轰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百度百科-张钫

回答2:

张翎旅居加拿大的华人女作家。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在海外写作,代表作有《余震》《雁过藻溪》《金山》《阵痛》等。小说曾多次获得两岸三地重大文学奖项,入选各式转载本和年度精选本,并六次进入中国小说学会年度排行榜
,浙江温州人。198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外文系,后就职于煤炭部规划设计总院任英文翻译。1986年赴加拿大留学,分别在加拿大的卡尔加利大学及美国的辛辛那提大学获得英国文学硕士和听力康复学硕士学位。现定居于多伦多市,曾为注册听力康复师。[1]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在海外写作,代表作有《余震》《雁过藻溪》《金山》等。小说曾多次获得两岸三地重大文学奖项,入选各式转载本和年度精选本,并六次进入中国小说学会年度排行榜。其小说《生命中最黑暗的夜晚》被中国小说学会评为2011年度中篇小说排行榜首。根据其小说《余震》改编的灾难巨片《唐山大地震》(冯小刚执导),获得了包括亚太电影节最佳影片和中国电影百花奖最佳影片在内的多个奖项。根据其小说《空巢》改编的电影《一个温州的女人》,获得了金鸡百花电影节新片表彰奖、英国万像国际电影节最佳中小成本影片奖等奖项。其作品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在国际上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