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与格格有什么区别?

2025-04-30 20:05:44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周朝开始一国之君的女儿多被尊称为“公主”,而“格格”是清朝满族人对女性的尊称。接下来我们根据历史时期对这两个称谓稍作了解。

周朝有一本儒家经典书籍,叫做《公羊传》,里面就记载着“公主”这一称谓的来源:

“天子嫁女子于诸侯,必使诸侯同姓者主之,故谓之公主。”

说白了就是告诉天下臣子百姓,我作为一国之君,我的女儿也同样很尊贵。所以公主一词被历朝历代沿用,一直代指皇室的直系亲属,例如一国之君的女儿,一国之君的姐姐、妹妹。

能被称作“公主”的女性在古代是非常尊贵的,而且这些女子都和一国之君有着非常亲密的血缘关系。



“格格”一词便来得比较晚了,最早是明朝末期出现的,盛行于清朝。大家小时候应该都看过琼瑶奶奶最经典的电视剧《还珠格格》吧,那可是很多人的童年回忆啊。

“格格”一词最早是满族人对女子的尊称,就像广东人叫你“靓女”一样,出于礼貌并不是说你真的很漂亮。所以满族人名字都喜欢带个“格”,听起来也好听。

不过到了后来,就渐渐只能皇亲贵族的女儿被称作“格格”了,例如乾隆帝的“还珠格格”、“明珠格格”,还有亲王的女儿也可以称为“格格”。

这个时候的“格格”一般人就不能随便用了,顺治帝以后确定了“格格”成为了贵族女子的专属称谓。

古代阶级分明,才会出现以称谓来明确阶级高地的现象。放到现在,谁还不是个小公主呢?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近些年的清宫剧,也会增进一些了解。

回答2:

介绍了公主和格格在中国古代的区别,供大家参考与讨论。

回答3:

“公主”不是与生俱来的地位,而是封号,是需要册封的,格格在满语中是“小姐”的意思,从这个含义讲一般贵族的女儿都可以称为格格。而清朝皇太极继位之后,效仿明制将皇帝之女改称“公主”,还根据封号来区分具体的层次。

回答4:

1636年,仿明制,皇帝的女儿称“公主”,并规定皇后所生之女称为“固伦公主”,“固伦”满语意为天下、国家、尊贵、高雅。妃子所生之女或皇后养女称为“和硕公主”,“和硕”,满语,意为一方。

两种封号强调了嫡庶之别,但偶尔也有例外。

公主不能称为格格,格格是皇家贵族小姐婚前的统称,后来把格格分为五等。

亲王之女称为和硕格格;世子及郡王之女称为多罗格格;多罗贝勒之女也称为多罗格格;贝子之女称为固山格格;镇国公、辅国公之女称为格格。公以下之女称为宗女。若为侧室所生,均依次降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