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要想垂钓收获好,须把时(时间)地(地点)对上号”。而要选择理想的时间与地点,就必须从季节、天气、水色、水温及环境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1.季节与天气。
(1)春季。春天不但由于气温适中,并且由于开始进入雨季,雨水使水库的水位逐步的升高,覆盖了长在岸边的杂草,同时也从山上冲下了许多鱼儿喜欢的食物,鱼儿在近岸的草丛中产卵后,急需补充食物,食欲非常旺盛,此进垂钓,不但能大有收获,而且钓到鱼的种类很多。
早春季节(二月下旬至三月上旬),鱼儿随气温的变化开始从越冬地向岸边浅滩移动,晒阳取暖,嬉戏觅食。此时可选择避风向阳的浅滩,时间应定在午后时分。
春分以后(三月下旬至四月中旬),鱼儿大咬,但此时鱼儿正逢产卵期,钓一条雌鱼将使上万尾鱼苗丧生。因此应以大局为重,待产卵期过后再开竿垂钓。
(2)夏季。盛夏季节,由于水温升高,鱼儿多在深水区游动或在水草背阴处避暑纳凉,故中午不宜下钩,而清早或傍晚气温冷热适中,是鱼儿出游湖边浅滩的好机会;如能夜钓,则效果更好。
有时闷热不堪,空气温度大,气压低,水中溶氧不足,此时鱼儿不受吃钩;如果天气闷热之后,紧跟一场雷雨,气压回升,水中氧量保持稳定。鱼儿又开始活跃起来,四处觅食。
骤冷骤热的天气,由于鱼儿不适应气温突发性的变化,一般不爱吃钓;梅雨季节因气温的变化较小,早、中、晚均可开钩垂钓。
(3)秋季。秋天水落石出,鱼儿原来广阔的活动空间逐步缩小,鱼群变得相对集中,并且由于鱼儿为蓄备营养越冬,所以拼命的进食,所以此时垂钓最为理想,而且此时钓到的鱼儿都是个大体肥。当然风对垂钓的也有影响,有风的进候,水中氧气充足,鱼儿活沃,迎风而钓,效果最好。秋天早晚鱼儿活动规律一般是早晚在水底藻草附近回游,此时可采用钓底。中午由于气温回升鱼儿向中层移动,可选用中浮钓的方法。
(4)冬季。在寒冷的冬季由于气温低,鱼儿不活跃,所以只有在大晴天并迎着太阳垂钓,才能钓上鱼,可以垂钓的时间为上午的11时到下午的4时。
北方的多数湖河塘沼会封冻,只宜冰钓;而江南地区在一般情况下只要天气晴朗仍可垂钓,但要选择向阳避风如高埂、堤坝和树木较多的地方。
2.非季节性钓鱼的时间的选择。
(1)早晨。早晨,是鱼儿觅食最活跃的时间,早晨的气温、水温,适宜鱼儿觅食;再因天已亮,水生植物由开始吸取水中氧气改为进行光合作用而放出氧气。所以,早晨在天亮后5时至上午11时以前,水温适度,氧气充足,鱼儿觅食旺盛,格外好钓,是钓鱼的好时候。而且还经常有大鱼来光顾。
(2)晚上。晚上,即下午15时以后到晚上22时前,气温下降,水温也随着下降。此时鱼儿活动、觅食活跃,上钩率高,是个钓鱼的好时候。
(3)雨后。夏天的雷阵雨后,凉爽宜人,水中温度明显下降,水中氧气充足,岸上冲刷下来的食物增多,鱼儿游动、觅食非常活跃。若在池塘、湖泊、水库下钩,鱼儿便频频上钩。
以上的三个时间还必须有风的帮助,如果没有风、那鱼儿上钩的机会就太少了。有句话:有风则行,无风则停。这话既是钓者的亲身体会,也是垂钓实践的结晶。因此,选择风天出钓,是明智之举。风力将水域上的微生物及其它天然饵料,源源不断地吹到下风水域。这样,在下风水域中,天然饵料丰富,水中淡氧也充足。这时在下风水域中选点垂钓,效果很好。风力有大有小,最好选择刮2~3级风力的风天出钓为上策。
什什么时候垂钓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