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萎缩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疾病,多见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近年来,老年脑萎缩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1.疾病因素:随着老人年龄的增长,体内的各器官和组织的功能也会逐渐下降,很多老年人难免会患上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脑栓塞、脑出血、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大量临床病例研究表明,这些疾病都是引起脑萎缩、痴呆的元凶,且这些慢性病久治不愈,日益加重。更有些老年人性格固执,只要是自己能走得动,就认为自己是没有病,拒绝劝说和治疗,病情进一步发展恶化,最终导致大脑动脉退行性病变,脑神经细胞缺血、缺氧、变性坏死,从而出现脑萎缩、痴呆。
2.心理因素:有些老年人一辈子都工作在领导的岗位上,劳苦功高,自信心很高。但是岁月不饶人,随着年龄增长要从岗位上退下来,一时间不免觉得心里有些不适应,以前都是大家听他的,现在自己反而要听别人的,就怎么也听不进去。有些老人几十年如一日掌管着家庭的大权,一旦退下来之后整天悠闲自在,家里的支配权突然失去,很难在思想上转变过来,长期下去心里抑制,思想畸形发展等因素影响,加快了脑神经细胞的老化,很容易出现脑萎缩。
3.生理因素:人体就像是一部完整的机器,各个器官就是他的零件,用久了就会逐渐老化。老年人的生理机能会逐渐退化,特别是心脑血管(大小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微循环受阻,导致大脑供血、供氧不足、脑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功能减退。继而出现记忆力减退、失眠、烦躁、精神不振、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固执等脑萎缩的表现。
脑外伤,家族遗传,中毒,感染等等也是小脑萎缩的常见病因。
五种类型。
1.以小脑病理改变为主的小脑萎缩:临床多出现步态不稳,共济失调,言语含糊不清、呛咳等。
2.以大脑皮层萎缩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大脑萎缩:记忆力减退和反映迟钝。
3.遗传性脑萎缩:可分为常染色体显性和隐性遗传,往往需要做基因检测才能确诊。
4.局限性脑萎缩:是因局部脑组织的病变所引起的脑组织变性或创伤、手术引起的局部脑软化,均可在病变部位及周围产生局限性萎缩。
5.退行性脑萎缩:是因为大脑、小脑及桥脑橄榄不同程度的萎缩、变性而出现的以脑功能减退、神经功能障碍、痴呆为主要表现的老年性常见、多发病。
本病系遗传性疾病,在中医理论中显非外感之邪所侵,多为先天之本肾虚之故,且其临床以共济运动障碍为主,系筋、骨、肌肉之病。肝主筋、肾主骨、脾主肌肉,故病涉肝、脾、肾三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