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这句话的认识。

2025-04-25 15:18:04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水分子可以看成是H,O原子以一种特殊关系结合而成。发生化学反应可看成这种关系被破坏了,而其中的H,O原子又以其他方式和其他原子(包括本身)结合成新的分子。发生反应后,水分子就改变了,不叫水分子了,当然不具有水的性质。物质不是一成不变的,不能说水分子永远是水分子,永远保持水分子的性质。它发生的是化学变化,已经变成其他物质了,当然也有了其他物质的性质了。初学时是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这个定义,比较狭隘。但以后知识拓展后会认识到局限性而改变的。

回答2:

这句话是不准确的,有很多物质是由离子形式的,如BaSO4,还有是由原子形式的,如各种金属
所以“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只是针对分子化合物来说的
针对分子化合物来说,分子确实体现了这种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分子一旦被破坏,这种物质就改变了,更不用说这种物质的化学性质,但分子并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因为分子不破坏,分子之间作用力的改变也能改变物理性质

回答3:

之所以说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就是因为当分子一旦改变,就不能再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比如说,水分子能表现出水的化学性质,当其反应生成其它物质的分子后,就不再表现出水的化学性质。

回答4: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水分子变为氢分子和氧分子.他就不再是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