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应推荐什么人

2024-12-03 18:15:08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近日,北京大学宣布2010年自主招生将在部分省市试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获得北大“实名推荐”资格的中学校长可按分配名额推荐优秀学生,这些优秀学生将不同程度(如降分30分录取)享受“绿色通道”。这一消息引起社会的巨大反响。11月18日,教育部发出紧急声明:“北大的这一做法是对中国高考制度之改善的积极探索,为各类优秀学生提供了有益条件。”北大此举的最大意义是高考制度改革终于迈出了小小一步,但细究起来问题多多。

问题一:“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对非名校的优等生不公平

这种不公平显而易见:被挑中的中学都是各省市名列前茅的重点中学,是国家或地方给予了大量资源等倾斜做法堆砌出来的“名校”,而非市场竞争的结果,这些“名校”学生,有最好的老师和学习条件,他们的成绩有多少应该归功于这些倾斜政策而不是自己?大量的非重点中学特别是农村中学一开始就是输家。毫无疑问,相比来自农村或非重点中学的学生,就算一样成绩,后者有更大的潜力。很多美国名牌大学在录取时,更倾向于录取一些偏远的、办学条件差的、非名校的优秀学生,相信他们在更好的教育条件下会取得更大成就。从全局来讲,这种措施更具公平性。

问题二:操作过程难以避免不公平

批评高考制度的声音多不胜数,但大家都有惊人的一致共识:高考纵有千般不好,现在还没有其他可以取代的更好的办法,何故?公平耳!半分之差定成败,愿赌服输,谁都没有异议。北大实行的“推荐制”,虽然众目睽睽,但能否杜绝暗箱操作和关系网的强大惯性?请拭目以待。

问题三:对学生的评价系统不成熟

同一层次的学生,为什么甲被推荐而乙不行?背后的评估系统能否服众?我们有这样的系统吗?针对这些质疑,有些“被资格”的校长已经想好对策,而且广而告之:组织“评选委员会”,大家投票,我只是当众签字,有责任是大家的。听起来是否有点像“招投标中心”?谁能保证评选委员会的公正和清白?归根到底,社会的诚信体系和监督体系没有建立,好人在某种条件下会是坏人,好制度会变成坏制度。

国外大学的推荐制怎么操作?

以美国为例,美国大学多是自主招生,SAT(所谓的美国高考)、托福(外国学生需要)、平时成绩都作为综合指数,更为重要的也是招生官员最为看重的,是本人在自己的个人陈述(ESSAY)里所显现的性格、素质、背景和志向。此外,找个合适的推荐人来写推荐信。事实上,美国的推荐信制度已经成为人才流动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高中毕业申请大学时,由班主任为每一位学生起草并经校长签名的推荐信直接寄到大学招办。这封推荐信,其举足轻重的作用,家长们、学生们人人皆知。有些学生会再找到了解自己特长、品性的老师、朋友写额外的推荐信,推荐人一般会把写好的“推荐信”封好,然后再由被推荐人交给要求提供推荐信的院校。为保公正,被推荐人通常不能看到推荐信的具体内容。而对于推荐人而言,他们通常会很认真地对待“写推荐信”的事,不会作假,拿自己的“声誉”当儿戏。因为在西方,个人的“诚信”、“声誉”被看得十分重要。这是诚信体系减少社会成本的最大好处。推荐信固然重要,但没有一刀切地起到“减30分”的作用,录取与否,全取决于校方的录取官员。很少听说有哪个学校因为录取而出丑闻的。何故?诚信体系耳!

在我们这个如此缺乏诚信的土壤里,推荐人制度能否成事?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能否解释越来越多的学生放弃高考,用脚投票,出国留学的成因?

回答2:

北大的想法是想要找一些怪才,结果各校都是推荐的成绩好的……

回答3:

地球人..
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