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六十一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六。�
寻根溯源 欧姓来源有三:1、出自姒姓。据《路史》、《唐书·宰相世系表》及《姓氏考略》所载,越王勾践之裔、无疆之次子蹄,封于乌程(故城在今浙江湖州南二十里)欧馀山(今升山)之阳,子孙以地为氏,后有欧氏、欧阳氏、欧侯氏(一说,越王无疆之裔东越王摇,镇守东鸥,称东鸥王,其后有欧姓)。2、出自欧冶氏,与区姓同宗。越国匠人欧冶子,因居于欧馀山,又以冶铸锻炼兵器出名,故为欧冶姓,其后有欧姓、区姓。3、出自他族。苗族吉学氏汉姓为欧、贺;今水、白、满、蒙古、土家、台湾土著、侗、壮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 蹄。越王勾践之七世孙无疆之次子。其父无疆因盲目进攻强大的楚国,结果被楚国打得大败,自己也身首异处,原侵占的吴国土地也被楚国夺走。后来,无疆次子蹄被封于乌程欧馀山南,为侯爵,因古时山之南、水之北称为阳,故史称蹄为欧侯或欧阳亭侯。他的子孙即以封地为氏,或姓欧阳,或姓欧侯,或姓欧,这样就产生了欧姓,并尊蹄为欧姓得姓始祖。
繁衍播迁 毋庸置疑,欧姓发源于二千四百多年前的越国,即今浙江和江苏以南地区。在得姓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欧姓继续繁衍于上述之地。西汉时,文景之治及其后汉武帝统治时期,国力强盛,百姓富有,北方经济一片繁荣。时江南蛮荒,民不开化,经济发展滞后,故欧姓因仕宦、谋生等原因北上中原,其中一支欧姓越过黄河进入山西临汾,经长期繁衍,他们在山西临汾等地繁衍成为望族,这个地方过去属平阳郡,所以后世欧姓子孙有以“平阳”为其郡望堂号的。东汉时,有豫章(今江西南昌)人欧宝入载史册,说明江东之地仍是欧姓人繁衍之大本营。魏晋南北朝之际,欧姓人依旧于史书鲜见,但繁衍于平阳郡之欧姓兴旺发达,却是不争之史实。隋朝末年,山西亦成为军阀纷争之地,而平阳郡历来乃兵家必争之地,欧姓人涂炭于战火自不待言。唐初,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漳,有欧姓随之入闽,是故欧姓人南迁闽南,始自唐初。唐末五代时,欧姓在南方各省的播迁范围更广,今四川、湖北、湖南等地均有欧姓人定居,如欧宏练因仕宦之故落籍于今湖南长沙。宋元之际,欧姓人有播迁两广之地者。明中叶以后,有闽粤之欧姓赴台谋生,进而播迁东南亚及欧美各国。如今,欧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广东、湖南等省多此姓,上述两省之欧姓约占全国汉族欧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一。
郡望堂号 欧姓在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形成的郡望主要有:平阳郡——三国魏置郡。治所在平阳(故城在今山西临汾西南)。辖境相当今山西霍州以南的汾河流域,及其以西地区。
堂号:“平阳”、“八剑”等。�
宗族特征 1、欧姓是一个典型的北方姓氏。其源于南,并盛于南。2、欧与欧阳同宗,但在历史上欧姓人的表现却不及欧阳,但欧姓人的人口数量在当今却多于欧阳复姓人。
欧 宝:东汉时期著名的孝子。平都人,而且性格开朗,为人豪爽。
欧 安:汉朝富商,乐善好施,深得人们尊敬,汉景帝很赏识他的为人。有一天,汉景帝对他说:“卿才德兼备,何欠之有,应去欠为区。” 在封建时代,皇帝赐姓给臣民或叫臣民改姓,是一种荣誉,表示皇帝关心他的臣民,只有乖乖接受。这一来,欧安便改姓为“区”,成为区安。从此,他的子孙便成为“区”氏族人了。《区渭泉祖家谱》提到区、欧、欧阳同一衍派,一概不通婚。
欧道江:长乐人,明代学者,博学多才,四方师事,从游者数千人。
欧冶子:春秋的时候匠人,因为他居住在欧余山,又以冶炼锻造兵器出名,所以以欧冶为姓。欧冶子后来移居到福建的闽侯县冶山,为越王铸造过湛卢、巨阙、胜邪、鱼肠、纯钩等五种利剑。名噪一时。后来又于徒弟为楚王铸造了龙渊、太阿、工布三把利剑。
欧普祥:元代起义军将领。
欧大任:明代南京工部郎中,广东顺德人,嘉靖时期国子博士。学者王士贞称其为“广东五才子”之一。
欧阳修:著名文学家,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