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雀几月份迁徙

2025-04-06 17:51:11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每年的10月到11月是黄雀迁徙的季节。

黄雀除繁殖期成对生活外,常集结成几十只的群,春秋季迁徙时见有集成大群的现象。性不大怯疑,但在繁殖期非常隐蔽。平常游荡时喜落于茂密的树顶上,常一鸟先飞,而后群体跟着前往。飞行快速,直线前进。

黄雀雄鸟头顶与颏黑色,上体黄绿色,腰黄色,两翅和尾黑色,翼斑和尾基两侧鲜黄色;雌鸟头顶与颏无黑色,具浓重的灰绿色斑纹。


扩展资料:

黄雀的栖息环境比较广泛,无论山区或平原都可见到;在山区多在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中;平原多在杂木林和河漫滩的丛林中,有时也到公园和苗圃中。

黄雀的食物一般随季节和地区不同而有变化;春季在中国东北吃嫩芽、野生植物种子、裸子植物种子和鞘翅目小昆虫;夏季以多种昆虫喂雏,尤以蚜虫为主。

而秋季则食浆果、草子、稗、粟等。在中国河北则食大量种子、浆果和昆虫。春、秋季旅经中国河南时,以各种植物种子为主,兼食少量蚜虫。在越冬区则以植物性食物为主。

回答2:

河北每年的10月到11月是黄鸟迁徙的季节,秋季过鸟时间很长,如果东北下大雪或气温急剧下降,鸟来的就相对早些~~山东估计在10月中旬就可以见到黄雀了,它的迁徙路线也不一样,有沿海走的,也有沿山走的,但是大部分都是沿山走。

回答3:

每年的10月到11月是黄鸟迁徙的季节。

黄雀的繁殖区较为广泛,从欧洲至西伯利亚东部和日本,在中国大兴安岭根河和阿龙山以北地带进行繁殖。初到繁殖区的黄雀,雄鸟立即发出悦耳的歌声,而且十分活跃,常在枝间或树间来回飞舞。不久,雄鸟即展开尾羽,急剧地扇动两翼并追逐雌鸟。 

多在松树平枝上营巢,或在林下小树上。巢十分隐蔽,由蛛网、苔鲜、野蚕茧、细根和纤维等缠绕而成,颇为精巧,呈深杯形;内垫以细纤维、兽毛、羽毛和花絮等。雌雄均参与营巢,但以雌鸟为主。每窝产卵4—6枚;于5月末或6月初产出。每巢约产14枚,卵呈鲜蓝到蓝白色,缀以红褐色线条和斑点。卵的大小平均为16.3(14.3—18.2)mm× 12.2(11—13.3)mm。由雌鸟孵卵。两性共同育雏,但以雌鸟为主。黄雀在大兴安岭每年可产两窝,9月初有集群现象。在长白山于9月间见到成群漂泊的情况。冬季它在中国南方各地越冬。

黄雀的栖息环境比较广泛,无论山区或平原都可见到;在山区多在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中;平原多在杂木林和河漫滩的丛林中,有时也到公园和苗圃中。除繁殖期成对生活外,常集结成几十只的群,春秋季迁徙时见有集成大群的现象。性不大怯疑,但在繁殖期非常隐蔽。平常游荡时喜落于茂密的树顶上,常一鸟先飞,而后群体跟着前往。飞行快速,直线前进。

回答4:

满意答案
从习性上讲,野生的不会到黑龙江,它们的分布范围喜马拉雅山脉东部至中国西部。   藏黄雀 Tibetan Serin   雀形目 燕雀科 金翅属   PASSERIFORMES Fringillidae Carduelis thibetana   描述:体小(12厘米)的绿黄色雀鸟。似金丝雀。繁殖期雄鸟纯橄榄绿色,眉纹、腰及腹部黄色。雌鸟暗绿,上体及两胁多纵纹,臀近白。幼鸟似成年雌鸟但色黯淡且多纵纹。   虹膜-褐色;嘴-角质褐色至灰色;脚-肉褐色。   叫声:鸣声为鼻音吱吱声 zeezle-eezle-eeze,间杂以颤音。叫声为较干涩的吱吱声偶杂以喘息声twang。群鸟飞行时发出唧啾的混乱喘息声。   分布范围:喜马拉雅山脉东部至中国西部。   分布状况:不常见留鸟于西藏南部及东南部、云南西北部、四川西南部海拔2800~4000米。冬季下迁。   习性:垂直迁移的候鸟,结小至大群于亚高山森林带。多在树上取食。每年三月份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