逋逃、逋迁、逋荡、逋负、逋租、逋债、逋留。
逋 bū
〈动〉
(1) (形声。从辵( chuò),甫声。逋的原始意义是奴隶逃亡。本义:逃亡,逃跑)
(2) 同本义 [abscond;flee]
逋,亡也。——《说文》
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书·牧誓》
于伐殷逋播臣。——《书·大诰》
为天下逋逃主。——《书·武臣》
六年其逋。——《左传·僖公十五年》
狼失声而逋。——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3) 又如:逋臣(逃亡的大臣);逋逃薮(逃亡的罪犯或流亡者聚集的地方);逋客(逃亡的人;避世的人)
(4) 拖欠,欠税 [be behind in payment]
逋租宿债勿复收。——沈约《宋书》
(5) 又如:逋债(拖延付债);逋租(拖欠租税)
(6) 懈怠;拖延 [slack;delay]
久逋王命。——房玄龄《晋书·蔡谟传》
(7) 又如:逋壅(拖延积压);逋慢(怠慢不敬;不遵法令)
扩展资料:
峬bū(ㄅㄨ)
〔峬峭〕形态优美的样子,亦泛指风姿、文笔优美,如“诗章易作,峬峬难为。”
峬峭
誧bū(ㄅㄨ)
1、大言。
2、帮助;辅佐。
3、规劝。
庯bū(ㄅㄨ)
1、屋顶平。
2、石门。
钸(钸)bū(ㄅㄨ)
1、金属板。
晡 bū〈名〉
(1) (形声。从日,甫声。本义:申时(等于现在下午三时至五时))
(2) 申时,即午后三时至五时 [p.m.3—5]
脯时,门坏。元济于城上请罪, 进城梯而下之。——《资治通鉴·唐纪》
贺发,晡时至定陶。—— 汉· 班固《汉书》
(3) 傍晚 [evening]。如:脯食(晚餐)
哺 bū〈动〉
(形声。从饣,甫声,本义,申时食) 食;吃 [eat]
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参考资料:逋-百度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