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认为,不搞大开发不是不要开发,而是不搞破坏性开发,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这其中的关键是要先“立规矩”“下禁令”,确保生态优先成为根本前提,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
绿色发展是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必由之路。“探索绿色发展新模式、新路径,要在更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红线基础上,做好退和进两篇文章。”四川省泸州市经信委副主任梅勇说,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原先对资源环境依赖较重的产业,今后要逐步“退出去”,对资源环境较友好的新兴产业则要大力“引进来”。“这几年我们也是按这个理念来规划的,产业向园区集中,园区重点发展新兴产业,比如智能终端制造、大数据、云计算等。”吴晓华认为,除了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绿色发展还可以积极探索生态资源资本化、品牌化、价值化,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以及各类绿色休闲产业等。
协同推进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还要加快形成与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激发内生动力,同时充分发挥市场的力量。“我们要依靠制度来恢复、守住绿水青山,更要通过制度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吴晓华认为,当前应尽快实施足够力度的生态补偿机制,纵向生态补偿机制要增强精准性和增大规模性;鼓励支持沿江省市积极探索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最大程度避免“我守住了绿水青山,但金山银山却是别人的”现象;尽快建立绿色生态技术交易市场,支持引导各类先进适用的生态技术在长江经济带率先应用;尽快建立用水权、排污权交易市场等。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