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抖医学上称为震颤。它仅是一个症状,它是指身体的一部分或全部。手抖主要表现为不随意的有节律性的颤动。
临床上手抖分为:静止性震颤、运动性震颤、姿势性震颤、回跳性震颤及震动性震颤等。震颤虽然表现为手的抖动,但其病根多在大脑,皆是因某种疾患使大脑涉及运动协调功能的区域受到损害。
临床上的病因有:帕金森综合征,肝豆状核变性,肝性脑病,小脑、脑干病变,脑动脉硬化,脑缺血,药物中毒,痴呆等。 一般来说,手抖症状多在老年出现。应该及时找神经科医生、内分泌科医生和新陈代谢科医生做适当检查,明确病因,正确治疗。
病理因素
1.特发性震颤。这种病的病因不明,主要累及上肢和头部。主要表现是做精细动作时出现手抖,如写字、持筷子、扣纽扣等。情绪紧张、疲劳时手抖更明显,于精神松弛或休息时减轻或完全消失。喝酒后症状可减轻。神经系统检查除手抖外无其它异常,治疗这种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采用药物治疗。服药可以改善症状,停药后又复发,所谓“治标不治本”。特发性震颤进展非常缓慢或不进展,对日常生活影响不大。
2.帕金森病。这是一种发生于老年人的退行性疾病,除手抖外,还伴有动作缓慢,肢体僵硬,平衡功能差等症状。如果不治疗,症状将越来越重。这种病需专科医生帮助诊治。
心理因素
如果排除病理因素,手抖的另一常见病因是由心理因素引起。
预期焦虑症。这种问题常常制造了一个使病人感觉到恐惧的情境。比如,你非常担心工作有别人在场时手会发抖,结果别人来到你面前时,你的手真的在抖动了。在预期性焦虑症中,引起心理反应的症状的焦虑会加剧或导致症状的产生。而症状的出现又进一步强化预期性焦虑,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在这个恶性循环中,你被封闭起来而不能自拔。由此可见,病人真正害怕的是害怕本身。
最常见的引起手抖的疾病是特发性震颤和帕金森病。
一、特发性震颤特发性震颤属于中医“颤证”“颤震”“颤振”“颤掉”“身振摇”范畴。
辨证论治:
1.肝郁化火,风阳内动:头部摇摆不定,或伴有肢体颤动不能自主,常伴肝火上炎。治宜育阴潜阳。
2.痰热互结,内风扰动:肢体颤振麻木,头摇不定,声音发颤,常伴痰热症状。治宜清热化痰,息风止颤。
3.瘀血内结,络损风动:肢体挛急、颤抖等,手足运动迟缓不灵活,肢体僵硬,伸屈不利,可伴有局部刺痛血瘀症状。治宜逐瘀通络,养血息风。
4.气血亏虚,脾虚风动:手足颤抖,动作缓慢,肢体困倦乏力;或兼有麻木、头晕、眼花、心悸气短、腹胀便溏等症,益气养血,健脾定风。
5.髓海不足,肾虚风动:年高体弱,头摇动,双下肢或四肢颤抖;伴有见头晕、耳鸣、失眠、健忘等。治宜益肾生精。
6.脾肾阳虚风动:身体振振摇动,伴形寒肢冷,遇寒加重,温暖则缓,治宜健脾温肾。
7.肝肾阴虚风动:手足指蠕动,伴口咽发干,皮肤干燥,形体消瘦,舌红绛,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治宜滋阴息风止颤。
8.风寒湿侵:多发病急骤,手足颤抖,常兼有肢体疼痛,治宜祛风除湿,温经散寒,通络止痉。
二、帕金森氏病,又称震颤麻痹综合征,属于祖国医学之“颤证”“内风”“疭瘈”等范畴。
帕金森氏病的中医分型和各型表现:
1、肝肾阴虚 躯干僵硬,抖动不已,伴有头痛头昏,耳鸣目糊,五心烦热,口干舌燥,腰部酸软,失眠多梦,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或弦细数。
2、气血两虚 肢体震颤,面色苍白,全身乏力,动作困难,自汗怕冷,少气懒言,胃纳减少,便溏浮肿,舌质淡红,脉象沉细。
3、气滞血瘀 四肢或头部、下颌呈固定式的抖动,屈伸不利,躯干或肢体有固定不移的疼痛或麻木,面色黯黑,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细涩。
4.、痰热动风 形体稍胖,神呆懒动,胸脘痞问,口干,头晕,咯痰色黄,项背强急或肢体振颤,舌红,苔黄腻,脉弦细数。
北京德胜门中医院-温吉焕-副主任医师-手抖是什么原因呢?
有时候手抖是怎么回事?
手抖的原因主要是体内缺乏矿物质镁和钙,一些年轻人嗜酒如命,体内矿物质和维生素均被酒精破坏殆尽,所以会发生手抖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