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培公通过蜡烛灯芯,来断定有太监要造反,是怎么回事?

2025-04-23 00:46:01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刚刚进入官场的时候周培公也是一名自命清高的人,他的师父乃是当时非常著名伍次友(康熙王朝中康熙年轻时期的好友,康熙很尊重他),只要他把老师给他的介绍信呈给康熙看,那么他一生的仕途不可限量,可是周培公却没有这样做,而是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的向上爬。

周培公任职时清朝正值三藩之乱,那个时候吴三桂和朱三太子联手想要推翻清朝的统治,而且还在康熙大帝的身边安插了许多的眼线,甚至这件事情连康熙都不道。

按照朱三太子和吴三桂的想法,当他们宣布要造反的时候让这些太监去刺杀康熙,事情成功便能够让紫禁城内部一片混乱,而造反的大业也就成功一半了。可是在周培公与康熙夜间商量事情的时候,突然他发现将要熄灭的蜡烛居然没有捻,于是周培公推断必然有人要在今天晚上造反。

后来果然有人要刺杀康熙皇帝,也正因周培公等人做了相应的准备,才没有让这样的事情成功,从而保证了紫禁城的安定,事后也是周培公也带兵将吴三桂剿灭。

那么周培公是如何通过蜡烛来断定有人要造反的呢?其实原因大致有以下两点,第一紫禁城中的规定是非常严格的,捻蜡烛的灯芯是又严格规定的,如果灯芯没有捻无疑代表当值的太监去干其他事情了,有什么事情能比杀头还要重要呢?无疑就是造反了。第二点如果蜡烛的灯芯没有捻,那么蜡烛燃烧的速度就会非常的快,当蜡烛燃烧完的时候却还没有天亮,那么正是刺杀康熙的最好时机。

可以说周培公的一生是轰轰烈烈的,因为他为了大清朝奉献了自己,也可以说周培公的一生是凄惨的,因为他最后的结局被贬到了极寒之地,最后郁郁而终让人唏嘘,康熙给出的理由就是功劳不能让你一个人全占(换句话说朝廷众人眼红了)。周培公是如何通过蜡烛灯芯,来断定有太监要造反?事情原来如此,对此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有自己观点的可以在文章的下方留言。

回答2:

其实原因大致有以下两点,第一紫禁城中的规定是非常严格的,捻蜡烛的灯芯是又严格规定的,如果灯芯没有捻无疑代表当值的太监去干其他事情了,有什么事情能比杀头还要重要呢?无疑就是造反了。第二点如果蜡烛的灯芯没有捻,那么蜡烛燃烧的速度就会非常的快,当蜡烛燃烧完的时候却还没有天亮,那么正是刺杀康熙的最好时机。

回答3:

其实原因大致有以下两点,第一紫禁城中的规定是非常严格的,捻蜡烛的灯芯是又严格规定的,如果灯芯没有捻无疑代表当值的太监去干其他事情了,有什么事情能比杀头还要重要呢?无疑就是造反了。

回答4:

他发现将要熄灭的蜡烛居然没有捻,于是周培公推断必然有人要在今天晚上造反。

回答5:

心有余悸,没有那回事,他是瞎整的,怀疑就杀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