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午12点是午时。
午时即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上午11时正至下午 1 时正)。而正午十二时又有平午、平昼、亭午等别称。如宋苏舜钦《紫阁寺联句诗》:“日光平午见,雾气半天蒸。”这时候太阳最猛烈,相传这时阳气达到极限,阴气将会产生,而马是阴类动物。十二时辰是古人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十二时表时独特、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天文历法的一大杰出贡献,也是我国灿烂的文化瑰宝之一。
词目:午时
基本解释
[the period of the day from 11 a.1 p.m.] 指上午十一点至下午一点,为旧式计时法
详细解释
1. 古代计时法将一天一夜分为十二时辰,上午十一点到下午一点为午时。亦泛指中午前后。
唐 白居易 《昼寝》诗:“不作午时眠,日长安可度?”《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这一个可着了我一药箭,只要到午时,他这条命,可就交代了。”
2. 半夜。
宋 王禹偁 《中秋月》诗:“何处见清辉,登楼正午时。”
简介
中国古代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於现今的两小时。相传是古人根据中国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古代中午12点,这个时辰是巳时,按照天干地支的描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辛丑申亥来命名的时辰。
中午12点是十二时辰中的午时。
午时即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是指上午11时正至下午1时正)。
古代中午的12点应该是50,应该在古代计时的时候应该标注50 10分,这样才是古代的计时方式。
嗯,对于古代的话,那么它是按照自首寅卯辰巳午未生有虚害来对应时辰的他们那个一个是一个是对应两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