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壮士的主要内容

2025-04-28 18:52:10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狼牙山五壮士,说的是1941年,日本鬼子向河北易县狼牙山地区进行扫荡时,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战士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这五位英雄,为掩护群众和主力撤退,毅然决然地把敌人引上了狼牙山棋盘陀峰顶绝路。

最后,这五位英雄在班长马宝玉的带领下纵身跳下了万丈悬崖,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后来,为纪念他们的壮举,编写成了书,拍了《狼牙山五壮士》的电影。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狼牙山五壮士》是在1941年9月25日的战斗中跳崖的狼牙山五壮士事迹所编写,共二十四天。沈重经过了采访、构思、写作、修改、定稿五个步骤将文章完成。完成后,由交通员穿过敌人的封锁区七个县,行程二百三十多公里,最终发表。

1941年冀西山区的秋季反“扫荡”战斗中,沈重深入前线采写了一系列战场手记,脍炙人口的《棋盘陀上的五个神兵》就是其中一篇。

作品生动地描写了狼牙山上的五位七连八路军战士,为掩护部队和民众撤退,与敌人周旋在狼牙山三面绝壁的棋盘陀(悬崖)上,在弹尽粮绝,敌人被消灭100多人的情况下,宁死不屈舍身跳崖的壮烈故事。

《狼牙山五壮士》,是1941年11月5日《晋察冀日报》刊登的一篇通讯,原名《棋盘陀上的五个神兵》。同年11月7日,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等首长,签署的训令中,正式称为《狼牙山五壮士》。

从此《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从晋察冀边区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成为浴血抗战的中国军民的楷模。

“狼牙山五壮士”是在1941年9月25日的战斗中跳崖的,到第二十四天,沈重经过采访、构思、写作、修改、定稿,文章完成后,由交通员穿过敌人的封锁区七个县,行程二百三十多公里,才送到报社,很艰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狼牙山五壮士

回答2:

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的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

回答3:

狼牙山五壮士,说的是1941年,日本鬼子向河北易县狼牙山地区进行扫荡时,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战士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这五位英雄,为掩护群众和主力撤退,毅然决然地把敌人引上了狼牙山棋盘陀峰顶绝路,最后,这五位英雄在班长马宝玉的带领下纵身跳下了万丈悬崖,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后来,为纪念他们的壮举,编写成了书,拍了《狼牙山五壮士》的电影。

回答4:

在抗日战争时期,七连把掩护群众和主力转移的任务交给了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他们分别是: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福林、胡福才。

他们接到任务后,立即开始了行动。五位战士迅速的完成好掩护任务。面前有两条路给他们选择。一条是主力转移的道路,这条路的好处是可以很快地追上群众和主力,第二条是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这条路的好处是可以不让敌人发现主力转移的道路。走哪一条呢?五位战士在沉思着......

突然,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我们要把安全留给群众。走第二条!”战士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个个都热血沸腾的跟在班长后面。他们利用有利而又险要的地形跟敌人打开了战争,他们牵制着敌人,把他们当成了主力来战斗,而且让敌军派飞机大炮来战斗。

最后他们子弹打完了,还剩下一颗手榴弹,敌人纷纷的爬上来,班长马宝玉随手扔出了那颗手榴弹.......

最后他们把自己的枪砸碎了,扔到了山崖下面去。班长马宝玉说:“我们宁愿跳崖而死,以不宁愿被敌人打死!”说完,马宝玉从悬崖上跳了下去,其他的战士也相继从悬崖往下跳。这五个战士为中国的解放事业现出了年轻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