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不同,一旦重量并不一样,但大致都在90多斤左右。
宋代一石大米即今天的59.2公斤。
明代一石约等于现在的94.4公斤。
明朝米价在洪武二十八年以后基本上一两银子可以购大米二石。《明史·食货二》:“於是户部定:钞一锭,折米一石;金一两,十石;银一两,二石。”明代一石约等于现在的94.4公斤。按2006年大米价均价1.75元/斤计算。一两白银是2*94.4*2*1.75=660.8元。小街边买个馒头要660多元,太贵了吧。
一石是多少?
(1) 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十斗为一石。——《说苑·辨物》
关石和钧。——《国语·周语》。注:“今之斛也。”
一石沙,几斤重,朝载暮载将何用?——唐· 白居易《官牛》
(2) 重量单位,一百二十市斤为一石。
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汉书·律历志上》
重不过石。——《国语·周语》。注:“百二十斤也。”
(3)方言∶面积单位,用以计量土地。其具体数量各地不一:有以十亩为一石的,也有以一亩为一石的。如:他家有两石田。
一百二十市斤为一石
29.95kg。
石是古代计量单位,在汉代,一石约29.95kg。《汉书·律历志上》:“权者,铢、两、斤、钧、石也……五权之制,以义立之,以物钧之。”
《隋书·律历志上》:“十黍为絫。而五权从此起。十絫为一铢。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五权谨矣。”
《中国古代度量衡图集》记汉一两为15.6g,一斤即249.6g,一石一百二十斤29952g约合29.95kg。因此汉代一石约59.9斤。
扩展资料:
古代的其他重量单位-锊和匀:
锊和匀都是中国的重量单位,以见于彝器上的锊和匀为最早。中国的锊虽有轻重两种说法,大概通行的是重的一种,即三锊重二十两这由毛公鼎铭中的“取三十锊”,可以证明那里的锊不可能只有十一铢多重。
在战国时期只有两种重量单位,即斤和镒,一斤为十六两;一镒为二十两。从当时文献中的记载看来,这两个单位是乱用的。这两个单位同锊和匀似乎没有正式的联系,这是一件难以解释的事。
虽然后来的人用铢两把这几个单位联系起来,四个单位都成为铢或两的倍数。可是在甲骨文和殷周间的金文中似乎并没有铢和两这两种单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度-石
十斗为一石。 十斗为一石。——《说苑·辨物》 关石和钧。——《国语·周语》。注:“今之斛也。” 一石沙,几斤重,朝载暮载将何用?——唐· 白居易《官牛》 (2) 重量单位,一百二十市斤为一石。 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