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是意识能动性的重要内容(即第4、5项)。
一、意识能动性又称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类意识所特有的认识世界和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具体表现在:
1、深刻广泛性;
2、自主选择性;
3、目的计划性;
4、意志创造性;
5、反馈自律性。
二、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1、发挥主观能动性,要通过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地认识世界,需要投身实践;
社会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是沟通主体和客体的中介;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地改造世界,更需要投身实践。
2、发挥主观能动性,要遵循客观规律。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因为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具有强制性,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导致失败。
3、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凭借物质条件。
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地认识世界,需要显微镜和望远镜,
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地改造世界,需要发电机和电动机。
4、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依靠人民群众。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只有依靠人民群众,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简单的说就是意识能反作用于物质。这是相对于物质决定意识而言的。
比如一杯水,无论你怎么想,这杯水都是存在的,与你的意识无关,这就是物质决定意识。但是你可以决定是喝了还是倒掉,这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