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三大支出改革的关系及协调机制

2025-02-24 01:43:17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项怀诚部长在中央党校作《十年实践的回顾与思考》的演讲后,就人们普遍关心的财政改革问题回答记者的提问时指出:支出改革是"十五"时期财政改革的重中之重。要强化预算管理,大力推进部门预算改革;加快实行国库直接支付制度;大力推行规范化的政府采购制度,并通过国库直接支付,使政府采购行为公开、公正、规范、透明,切实解决重复采购、"暗箱操作"、收取回扣等问题,从源头上和制度上遏制腐败现象。
  项部长将"大力推进部门预算改革、加快实行国库直接支付制度和大力推行规范化的政府采购制度"作为财政支出管理体制改革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有其现实意义。因为,部门预算、国库直接支付和政府采购作为财政支出管理体制改革的三项核心内容,互为条件,相辅相成,犹如三驾马车,只有并驾齐驱,财政支出管理体制改革才能快速前进。特别是政府采购制度的推行,没有部门预算和国库直接支付改革的支持和保障,恐怕难以获得成功。
  一、编制部门预算是基础
  所谓部门预算,就是由各部门根据其职能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统一编制反映本部门所有收入和支出的预算。实行部门预算,就是要细化预算,从改革预算编制的体系分类和预算科目着手,重新按定员定额确定人员经费,重新按支出标准确定公务经费。它为确定政府采购的品目目录、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和制定政府采购计划奠定了基础。如果仍然按照以前粗放式的预算编制方法,政府采购品目目录的确定、政府采购预算的编制和政府采购计划的制定将难以完成。目前政府采购实际操作中遇到的用户单位不顾实际需要,随意要求提高采购标准和档次的现象,将随着部门预算改革的深化,如办公设备配置标准的制定而解决。有些部门"价值数万元的电脑被当作打字机,高级彩色复印机'大材小用'地被当作一般复印机使用"的现象也可以避免。
  二、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手段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不同于财政根据预算安排将资金按预算级次层层下拨的方式,而由集中支付机关根据批复的部门预算按实际支出的时间和金额从国库统一支付。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解决了由于资金分配交叉造成难以整体控制的问题,可使财政资源达到最优配置,克服财政资金被部门挤占和挪用的问题,保证预算资金的及时、足额支付。通过国库集中支付,也有利于对部门预算执行的监督,有利于政府采购制度的执行。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政府采购资金都集中于国库的"政府采购资金专户"中,政府采购行为一旦发生,经财政支出管理部门的审核,采购资金由国库单一帐户直接拨付给货物供应商和劳务提供者。预算单位无法直接得到预算资金,也就不能绕开政府采购规定随意采购、违规采购。因此,建立国库集中支付的"政府采购资金专户"是从源头控制和监督政府采购资金,促使预算单位执行政府采购制度的有效手段。
  三、 政府采购制度是保证
  政府采购制度是将行政、事业单位购买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公开化、规范化、程序化。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可提高部门预算执行准确性和效率。主要体现在:一、通过政府采购并在配套的支出标准的约束下,可全过程管理和监督预算单位对财政资金的使用,压缩不合理支出;二、通过政府采购可将原来由各单位自行分散的采购活动合成规模优势,通过法定的集中采购方式,充分运用竞争机制,好中选优,大幅度节约财政资金;三、通过政府采购制度所遵循的"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极大地增强了采购过程的透明度,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同时,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现象的发生。
  总之,实行部门预算和国库直接支付,可以解决财政管理中长期存在的预算编制粗放、资金分配权分散、透明度不高以及挤占、挪用财政资金等问题,为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制定、下达和执行政府采购计划奠定了基础。而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可以为财政支出管理和部门预算管理创造一种全方位、全过程管理模式,实施政府采购后的采购价格、预算单位设备配置等信息也为细化部门预算、制订部门支出标准创造了条件。本市实施政府采购制度以来,已逐步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善的操作程序。在2001年的市级预算编制和部门预算试点中,参照了政府采购所形成的价格表,提高了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同时,按照年度政府采购目录,在编制年度预算时同时编制政府采购计划,基本实现预算编制与政府采购计划的衔接。在推行政府采购制度的过程中,在财政预算管理部门建立了"政府采购资金专户",通过"锁定"预算中纳入政府采购计划的专项资金,保证政府采购的实施,实现了政府采购资金的集中支付。目前正在运行的政府采购直接拨付方式也为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方面积累了经验。通过实践,我们认为,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是三项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改革。政府采购制度既需要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加以配套,同时又促进和支持了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