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航空航天学会会员、“小火箭”工作室创始人邢强从2016年开始跟踪计算天宫一号轨道,根据计算结果,天宫一号残骸坠入海洋的几率一直在90%上下浮动。这一数据根据天宫一号轨道特性计算出来。由于其运行在南北纬43%左右范围内,根据其轨道经过地方的海洋与陆地面积比初步判断,在依据近地点和远地点参数推算出来。
据统计,从20世纪60年代到现在,人类大约有15000吨以上的人造航天器残骸落回地球,从未伤害到人口密集地区的居民。NASA统计数据表明,仅2014年就有超过600个失效卫星、废弃火箭末级和其他碎片再入地球大气,总质量超过100吨,没有收到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的报告。
另一项数据显示,每年由外空再入地球大气层的质量约有40000吨,只有不足0.5%是人类产生的空间物体。历史上,确实有过航天器残骸坠落在地面上,1979年美国“天空实验室1号”部分可控坠落,坠落位置与预测相差较大。原计划降落在人口稀少的南非开普敦以南1300公里的海洋中,但碎片最终陨落至南印度洋海面和澳大利亚西部的沙漠地区。为此,澳大利亚还向美国开出了400美元的罚单。邢强表示,航天器坠落地面是一个概率问题,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选择受控再入。“虽然说航天器再入过程中对人员伤害概率极小,但不建议采取这种办法。”
基本上等于0,下降轨道都是经过计算的,就算是出了差错,中国航天也会提前告知让人群撤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