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创业教育

2025-04-28 16:18:06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创业教育,主要做法:改变数学教学观念,培养学生创业意识;优化数学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业精神;注重数学基本能力训练,提升学生创业技能;活化数学教材,锻造学生创业人格。
1 前言
数学这门古老而又充满生命力同时兼顾理论性和应用性的课程,被誉为“思维的体操”,其中无论是理论(纯数学)还是实践(应用数学),都包含丰富的知识和思维的技巧,对于创业教育的施行有很大的促进作用[1]。
2 职业院校引入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我国的职业教育从2002年起获得长足发展。从规模上看,职教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十一五”期间,职业院校为社会输送1 100多万的职业毕业生,担负着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艰巨任务。为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及人才市场面临的新形势,拓展职业学生的职业发展空间,职业院校急需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引入创业教育。
3 数学教育中培养创业能力的主要步骤
3.1 营造和谐的时空环境,培育创业精神
教师要营造安全的心理时空,让创业思想自由发展,对学生出现的奇思怪想不轻易否定。一次在讲解习题“从1―6六个数字中任取五个组成无重复数字的五位数,求所有五位数之和”时,一位学生答为(12345+65432)*A/2。当时笔者也不知对与错,但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出发,引导学生算一下结果是对的,是否是巧合?笔者鼓励学生说出他的理由,果然是正确的。这也让全体学生经受一次创业思维的洗礼!
另外要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说出自己的感受,学会倾诉表达。数学教学中创业情感的培养,首先应基于对数学品格的深入分析。数学可以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态度和良好的思维习惯,可以培养科学的创业精神和优良的道德品质。笔者在教学中总是发掘、利用数学本身内在的兴趣、情感及德育因素,利用数学史料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美感体验,使其对数学美的欣赏中得到积极的个性品质,进而培养其探索创业精神[2]。
3.2 解放教学思想,培育创业品质
实施全员参与的教学策略。最早提出创业教育的柯林博尔曾这样描述具有创业素质的人,他们对于变化持积极的、灵活的和适应的态度,具有事业心和开拓能力,具有一种来自自信的安全感,面对冒险、危险、难题和未知时能从容自如[3]。这样的人具有提出新的创造性思想,发展这些思想,并坚定不移地付诸实施的能力;这样的人有能力并勇于负责,善于交流、谈判、施加影响、规划和组织。笔者认为,凡是称得上伟大、壮丽的事业,都是在经过一番艰苦卓绝的拼搏之后才得以成功的。安逸、慵懒和舒适,造就不出令人敬佩的成功者[4]。
3.3 营造多元的教学环境,训练创业思维
增加活动教学,培训创业素质。通过增加学生亲身操作和实践的机会,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的主体实践活动。比如进行多面体制作比赛、数学竞赛、多媒体课件比赛等,让学生亲身亲手参与创造、实践,建立空间观念,亲历科学发现探索的过程。引领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参与调研,比如学生到超市调查采集顾客流动信息、购物分布,加深对概率统计的理解,研究商品房的采光与间距要求、分期付款的选用、让利销售的优惠对比。
3.4 营造平等的问题情境,训练创业方法
情境教学,培养思维方法。笔者在数学教学中,不是拘泥于解题训练的一招一式,而是注意思想的把握,了解数学发展的过程,让学生间接体验创业,通过“置疑――探究――释疑――应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共同探讨,分析问题直至解决问题[5]。经常通过设障、立疑、巧布陷阱,引导学生思考、创业,不断进行发散思维训练,从而激发创业灵感的火花。数学情境的创设,对学生数学问题提出的影响是很重要的,在其中,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应用,更重要的是学会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