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前述资料,可将华北古陆西南缘和柴达木北缘前寒武纪地质特征概括于表3-9中。
表3-9 前寒武纪华北古陆西南缘与柴达木古陆北缘地质对北
仔细研究此表结合前文所述资料,不难推知:华北古陆西南缘和柴达木古陆北缘,是性质不同的两个大陆边缘,表现在:一是华北古陆发育历史较早,可追索到中太古代,柴达木北缘最早可追索到古元古早期或新太古代晚期;二是自中元古以来,一直到震旦纪,华北古陆为被动陆缘,缺青白口系和长城系,而柴达木北缘为活动陆缘,不仅沉积作用发育,而且火山活动也较剧烈,长城纪发育洋岛蛇绿岩、岛弧火山岩及蛇绿混杂岩,特别是震旦纪,柴达木北缘还广泛发育火山作用,而华北古陆则是冰川沉积及碳酸盐沉积,并且含磷,这里是典型被动陆缘沉积特征;三是裂谷作用成因不一样,蓟县纪龙首山裂谷是被动陆缘环境中的裂谷,属主动式裂谷,而柴达木北缘在长城纪之后也可能有裂谷,但它与祁连洋的俯冲作用有关,属弧后或活动大陆边缘后方的裂谷。因此,地质事实表明,二者自古以来,就有不同的大陆边缘,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陆块,有着不同的位置及构造发展史,至少从新太古代以来是这样的,这种地质对比的意义在于:多少提供了一些前寒武纪两大古陆活动的信息,为查明本区地质活动史提供了依据;对于找矿勘查来讲,不同的大陆边缘,具有不同的成矿系统。事实上,经过半个世纪的矿产勘查工作,始终未在柴达木—中祁连板块边缘找到同时代的金川式镍铜铂矿床;也未在华北古陆西南缘的龙首山地区找到镜铁山式铁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