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纯毛细血管瘤表现:大小不一,形状不同,略高出皮肤,呈鲜红色或紫红色的斑块状样肿物,压迫后不褪色也不缩小。
(2)杨梅状血管瘤表现:突出皮肤表面,形同草莓样,好发于头颈部,通常不在出生时出现,而是在出生后数周内出现,数月内增大,生长迅速,甚至可达数厘米,多在1岁以内长至最大限度,以后可自行退化,数年内可完全或不完全消退。
(3)鲜红斑痣,又名毛细血管扩张痣或葡萄酒样痣临床表现:一个或数个暗红色或青红色斑片,边缘不整,扁平,不突出皮肤,色鲜红或暗红成斑片,压迫后可褪色,一般是头颈部多见,出生时即存在,可随人体长大而增大;发生于枕部及额部或鼻梁部者,可自行消退,较大或广泛的病损常终身不间断存在。
(4)海绵状血管瘤表现:出生时或生后不久发生,好发于头皮和面部,可累及口腔或咽部粘膜;外观呈紫红色,周边浅静脉增多,迂曲、怒张,扪之柔软、具有弹性,挤压时可缩小,但很快又恢复原来体积,少数表面可合并鲜红斑痣,损伤或血管栓塞后,可出现溃疡感染和退化。
血管瘤的种类有很多,其症状也各不相同,毛细血管瘤呈鲜红或紫红色斑块,海绵状血管瘤没有自觉症状,是一种生长缓慢的柔软肿块,蔓状血管瘤的症状是肿瘤部位高起呈念珠状或蚯蚓状, 每种血管瘤的症状都不一样,建议你到医院检查一下。
血管瘤一般都是血管长在皮肤表面
临床表现
1.毛细血管型血管瘤
肿瘤是由大量交织、扩张的毛细血管组成。表现为鲜红或紫红色斑块。与皮肤表面平齐或稍隆起,边界清楚,形状不规则,大小不等。以手指压迫肿瘤时,颜色退去;压力解除后,颜色恢复。
2.海绵状血管瘤
肿瘤由扩大的血管腔和衬有内皮细胞的血窦组成。损害为大小不等之紫红、暗红或青红色结节或斑块,质软,血窦大小不一,有如海绵状结构,窦腔内充满静脉血,彼此交通。表面呈半球形或分叶状,压之体积可缩小。多为单发。组织病理示真皮下部和皮下组织的血管扩大成不规则的空腔,腔内充满血液。血管外膜细胞增生。表现为无自觉症状、生长缓慢的柔软肿块。头低位时,肿瘤因充血而扩大,恢复正常体位后,肿块即恢复原状。表浅的肿瘤,表面皮肤或黏膜呈青紫色。深部者,皮色正常。触诊时肿块柔软,边界不清,无压痛。挤压时肿块缩小,压力解除后则恢复原来大小。
3.蔓状血管瘤
主要由扩张的动脉与静脉吻合而成。肿瘤高起呈念珠状或蚯蚓。扪之有博动感与震颤感,听诊有吹风样杂音。若将供血的动脉全部压闭,上述之博动及杂音消失。
血管瘤表现为一种先天性良性肿瘤,多发生在婴幼儿身上。血管瘤这种疾病因不同的分类依据会有不同的类型,而每一种类型都会有不同的表现特点。
1、毛细血管瘤:
这种类型的血管瘤又称葡萄酒色斑,一般高出皮肤,主要是由于血流量较大的毛细血管增生而引起的。一般常见的部位位于身体的头部、面部、背部、四肢,大小不一。
2、蔓状血管瘤:
蔓状血管瘤的症状特点表现为血管瘤外表突显出很多像树枝状扩张的血管,因血管曲折迂回呈现蔓状而得名。蔓状血管瘤常见于四肢,它出现的局部的皮肤呈蓝紫色或暗红色。
3、海绵状血管瘤:
因其形态和质地均像海绵而得名,这种血管瘤的增长速度不是很快。海绵状血管瘤生长在皮下组织、肌肉、内脏等部位。生长在内脏的血管瘤往往不容易被发现,容易出血,所以要及早发现尽快治疗。生长在皮下的海绵状血管瘤会造成局部轻微隆起,皮肤颜色一般呈现青紫色或是正常肤色。
4、鲜红斑痣:
鲜红斑痣的症状特点表现为毛细血管呈网状增生,一般发生在皮肤表皮之下的真皮层,颜色一般呈现淡红色或暗红色。这种血管瘤不会高出皮肤表面,也不会因受到压力而颜色变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