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天蛾又叫桃天蛾和大豆虫。山西省枣区一年发生两代,以蛹在树下5~10厘米深处土壤中作穴越冬。据多年调查,它与枣步曲的越冬场所相似。越冬蛹于次年5月上旬开始羽化成虫出土,盛期在5月中旬。成虫有趋光性,昼伏夜出。5月中旬一代幼虫孵出后,幼虫啮食枣叶,严重时逐枝吃光叶片,只留下脱落性枝条。6月下旬幼虫老熟入土化蛹,7月上旬出现第二代成虫,7月下旬二代幼虫为害,9月上旬幼虫老熟开始入土化蛹越冬。
枣天蛾的老熟幼虫,体长可达80毫米,体色黄绿或绿色,头部呈小三角形,体表附生黄白粒状突起,构成整齐的横纹。胸部两侧有颗粒组成的侧线。腹部每节有一条向后延伸的黄白色斜条纹。气门黑色,尾角很长。
枣天蛾幼虫可采取以下防治办法:
(1)秋末结合耕地,整修树盘,翻出越冬蛹风干,冻死或捡拾喂家禽。
(2)幼虫虫口密度不大时,可根据树下虫粪寻找幼虫,人工捕杀之。
(3)幼虫发生严重时,要结合对其他枣树害虫的防治来进行喷药杀虫。
(4)用黑光灯于成虫发生期诱杀枣天蛾的成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