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米芾是古代书家里我最喜爱最崇拜的一位。既喜欢他疯疯癫癫的狡黠天真,又喜欢他那八面出锋,刷字的精彩和潇洒。对米芾的书法我也间断地临习过多年,遗憾的是只拾得一些皮毛,要撷得其精髓神魂还须皓首穷经。《蜀素帖》为例:章法疏密相间,飞扬跌宕;笔势如风樯阵马,沉着痛快,用笔强调起收,转折处的提按顿挫;字态左右欹侧,摇曳多姿,甚至上紧下松,头重脚轻。正如董其昌评其书如狮子捉象,全力赴之。又比如他的《论草书帖》则深涵晋韵,既不疾不徐古雅脱俗,又能彰显个人风貌。
米芾《蜀素帖》 《蜀素帖》为米芾行书的代表之作,风格极为突出,有如天马行空、云鹤游天。米芾本人天资极高,有深厚的临摹功力,其人其书都非同一般。如果没有较好的书写根底,没有较全面的艺术修养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对其自然风骨、潇洒超逸的笔法是很难理解和掌握的,更无法体会其深层内涵。
米芾是宋四家之一。他一生练字勤奋,传统功力深厚。兼善多体,临帖逼似,拟之乱真。人们称他的字为“集古字”。在博采众长之后于二王用功最深。特别从王献之书法中得益最多。董其昌认为米字“宋朝第一”,苏轼对米芾的字评价最高,认为“当于钟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米芾的字存世数量较大。其行草书最出名。这与米芾的狂放不羁、不随流俗的个性有关。其用笔中侧结合,结字及点画形态变化丰富。行款灵活,不循直线。其笔力遒劲,燥润结合,不遵俗法,不循俗态。但用笔不悖传统。后来学米者追求狂放,往往坠入狂怪一路。
《蜀素帖》不尽完美,囿于国人长久的思维恐惧症,即使满腹狐疑,也终归对《蜀素帖》作者的归属深信不疑。音乐,戏曲和书法一样,艺术家的精神实质是相通的,能够流传千古的作品往往是杰出的,多数情形下,我们对任何演奏的音乐的任何瑕疵是很敏感的,对他们的要求也是很苛刻的。但在书法艺术上,辛亥以降,特别是建国以后,我们却给予了书法的"传世名作"以极大的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