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名的宰相刘墉,他的父亲是一个大清的重臣,在当时的那一个朝代,也是非常的厉害,和儿子刘墉相比,刘墉的父亲刘统勋也是一个清正廉洁的官员,非常牛。
刘统勋祖父两代为官,一样都是进士出身,一开始,刘统勋就生在了一个官宦世家,同样,刘墉出生的环境更好,祖父三代都是进士出身。所以,出生在书香门第的刘统勋,注定了自己不平凡的一生。
刘统勋考取进士后,得到了乾隆皇帝的赏识,被安排了各项要职,最后一直做到内阁学士,刘统勋在做左都御史的时候,不惧权贵,为人耿直,直言上书检举在任尚书的一些不检点举动。尚书毕竟一个左都御史能随随便便搞下去的,最后因为刘统勋不畏权贵的为人,让乾隆再次高看了刘统勋,乾隆更加看重刘统勋了。
当然,刘统勋的为官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刘统勋听说了前线战斗失利的消息,决定禀报乾隆皇帝,奏请退兵,徐徐图之,乾隆明显不知前线战斗已经失利的,接着,本身是为大局着想的刘统勋反而被乾隆帝算作危言耸听,延误战机,就下令把刘统勋革职处理,更是将刘统勋的儿子全部下狱,因此刘家抄家,财产充公。
得知事情的真相后,乾隆意识到自己错怪了刘统勋,于是便让其官复原职,赦免了刘统勋一家。山东发了水灾,也是乾隆派刘统勋前往山东治理水灾,刘统勋治水有功,再次加官进爵。
和其他官员相比较,像刘统勋这样的官员可是很少的,在职四十年,刘统勋未曾贪墨一文银两,刘统勋未曾和各路官员结党营私,小心谨慎,生怕留下把柄,面对贿赂,也是一概不收。
刘统勋这样的人,就算是儿子刘墉也是难以做到的,是一个不择不扣的一代清官名臣。
在清朝276年的历史中,仅有八人获得“文正”的谥号,刘统勋就是其中之一,八人中有五人是皇帝的老师,仅有三个人是靠对国家有重大贡献才获得这一荣誉,可见刘统勋有多厉害。
刘统勋是有名的清官,为人正直敢言,凡事以公为先,得到了乾隆皇帝的赏识,一路加官进爵,做到了内阁大臣这样的高职位。
他的父亲是非常厉害的,在19岁的时候已经就考上了举人,并且在26岁中了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