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古生代末期,以商-丹蛇绿岩带为代表的北秦岭洋已经闭合.
泥盆纪:沿北秦岭加里东造山带分布有一些山间盆地.南秦岭地区则为一狭窄的洋盆.发育海相和与火山活动有关的沉积.
石炭-二叠纪:总体构造格局与泥盆纪相似.中,南秦岭地区广布碳酸盐岩沉积,局部地区发现有深水放射虫硅质岩.说明秦岭洋仍然分隔华南和华北. 思茅地块以西,保山地块以东的澜沧江一线为古特提斯洋的一个主要分支,发育泥盆纪的放射虫硅质岩,为典型的深海远洋沉积类型.该洋盆从D1开始张开,D3进入成熟阶段,成为阻隔华南区与冈瓦纳区生物交流的屏障.晚泥盆世的Yunnanella动物群仅分布在澜沧江以东地区.
思茅地块东侧的哀牢山-红河一线发育D1的泥砂质浊积岩和D1的硅质岩和基性火山岩,代表了华南板块西侧被动大陆边缘斜坡和深水海盆沉积. 思茅地块西侧存在二叠纪的火山岛弧带,更西的昌宁-孟连一带存在由洋岛型玄武岩,海山型碳酸盐岩,深海放射虫硅质岩构成的蛇绿混杂岩带,说明存在一个向东俯冲的洋壳消减带.
思茅地块东侧区域仍然处于拉张状态,而且存在许多小地块.这些小地块二叠纪时出现暖水型动物群和和华夏植物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