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身边的蒙古族朋友,满族朋友都是汉族名字。而蒙古族,满族的明星却都叫自己民族的名字。为什么?

2025-02-26 04:28:31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蒙古族与历史上的满族一样,日常交际时都是“称名不举姓”,一般都是“名字的第一个音节+社会身份”这种称呼法。无论这个人的名字是藏语的,还是蒙语的,还是汉语的,都是如此。

比方说我的蒙古语名字叫拉哈瓦旺琪格,这是个蒙式藏语名,人们可以叫我lha dogtor,学生也可以叫我lha bagsi 或者wang bagsi。在社会当中也是如此,因为正常情况下没人知道(也不需要知道)你姓啥。

比方说北京的乌云毕力格教授,姓博尔济吉特/孛儿只斤,他在论文中署名时爱写上这个姓,但是人们只叫他乌教授或者乌老师,没人叫他孛教授或者博尔济吉特教授。此外,绝大多数姓博尔济吉特的人,你除非跟他有深交,否则可能认识一辈子都不知道他是黄金家族的。

蒙古史泰斗亦邻真教授,本名林沉,这是个藏语名,大家都叫他林老师,一般外人不知道他是额鲁特的依克明安氏,而且没人叫他依老师,更没人叫他依克明安老师。

内蒙古的齐木德道尔吉教授,他的名字也是藏语,不过他比较特殊,不知是不是因为他早年常用道尔吉这个名字署名的缘故,所有人都叫他道老师,一般也没人知道他姓扎哈岱。

有的蒙古人,有汉姓,但从来不用,或者只在区分其他同名者时带上汉姓。如果对方不知道他的汉姓,可以直接用他名字的第一个音节来称呼他。

有些蒙古人,名字是汉姓汉名,全名三个字,如果他本身是混蒙古语交际圈子的,其他蒙古人要么叫他的汉姓,要么叫他汉名的第一个字。

有的蒙古人既有带汉姓的汉语本名,又有不带汉姓的蒙古语名字,这就看他在社会交往中一般用哪个名字。比如白拉都格其教授,本名汪炳明,白拉都格其应该是后起的蒙语名(很多人甚至猜这是否是个笔名),由于在工作当中他一直用蒙语名,因此大家都叫他白老师,没人叫他汪老师,毕竟很多人不知道他的汉名。再比如内蒙古图书馆的馆长白燎原,笔名忒莫勒,由于工作中他署名用汉名,因此我们就叫他白老师。然而他儿子的本名却是个蒙古语名字,而且不带白姓,因此我们称呼他儿子时,反倒不叫他白老师。

一般特别喜欢把自己的民语姓氏挂在名字前面的人,在满族里挺多,这些人有个共性,他们往往都是特别喜欢标榜自己的民族身份、但从来不踏下心开好好学习满语,他们对本民族历史传统的认识,也不是跟自己家老辈人传下来的,有些人甚至本身就是赝品。

回答2:

蒙古族先辈们依据生活习俗、传统文化、宗教信仰等各种因素取蒙名;有的以星辰日月、花草树木、珠宝玉石、动物、颜色等取名(依祖辈的意愿随便取),如乌兰是红色的意思,托娅是霞光或光芒的意思,乌兰浩特意思是红色的城,呼和浩特意思是青色的城;汉姓有的以音译、意译、谐音等为姓,有的以祖先的名字、部落的名称为姓,有的是祖辈立过功赐的姓;我想说的意思是蒙古族因历史原因和居住地的不同 有的取蒙名、有的取汉名,你的质疑是在蔑视你的朋友!

回答3:

我是满族,家里有祖姓,但是身份证上还是汉族名字。
原因很简单,当年皇帝主张满汉一家,每个满族都有汉姓,久而久之大家就都忘记了祖姓,其实回老家查一下族谱就都能查到了。
至于明星,蒙古的我不知道,说自己是什么爱新觉罗和叶赫那拉的人不一定自己真的就是那个祖姓的后人,以为满族人都是正黄旗爱新觉罗、叶赫那拉……真要笑死了。
他们不过是为了吸引眼球罢了。
蒙古人一直在沿用自己的蒙古名字的,这点很常见哦。

回答4:

少数民族的汉化率己是少数民族人口的八成多。这主要是历史上几次民族大触合的结果。

无论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都是炎黄子孙,统属于华夏部落的后裔。秦朝统一六国后是第一次民族大融合,东夷,荆蛮,百越,三苗五个族系,促成了各民族之间的丈融合。

汉武帝的强盛,使各民族之间又一次大的融合。汉武帝赐姓匈奴,匈奴人的金,刘,卜,乔,康,等姓在少数民族都有分布。到了北魏更是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交融更加密切。考文帝拓跋氏下令族人全部改成汉姓。

拓拔姓元,达奚氏改为奚姓,贺类氏改为贺姓,独狐氏改姓刘,有一百多个鲜卑姓改成汉姓。到了贞观之治的唐代,更是远方的小邦,外族齐聚长安朝贡大唐,国姓李氏被少数民族首领,放到自己名字的前面以为殊荣,族属土民争相郊仿。

之后的五代十国的首领皆为少数民族,像李存勖,石敬塘,刘知远,其祖先都是少数民族汉化过来的。

金灭北宋,完颜氏主动改姓王,整个金朝贵族,百姓等争相改为汉姓。到了金朝末年已有三十多姓氏改成汉姓。

元朝主要是蒙古族与汉族之间的融合,到末年时有大多数蒙古族已经汉化,被朱元璋打到漠北的只占很少一部人。

明初太祖开始大量赐姓给少数民族首领。又诏命少数民族一律使用汉姓,像回族就有,黑,白,沙,黄,窦等姓。

清朝初期,就有许多满族改姓汉姓,到溥仪退位基本上满族姓氏全部汉化。像金,佟,王,关,马,舒,齐,富等。还有傣汉通婚出现的固,刘,等姓。汉瑶通婚出现的冯姓,谢,韦,谭,等姓氏。

经过上述几次大的民族的融合,己经形成了汉族中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有汉族的影子。很难从名字的姓氏上区分少数民族和汉族的区别。

回答5:

一是皇帝赐姓,以后就使用所赐的汉姓;二是少数民族政权进行汉化改革,如北魏孝文帝,鲜卑贵族均改为汉姓;三是少数民族政权行将灭亡,为防止汉人报复,改用汉姓,如清末部分满人改用汉姓;四是现在的民族政策。夫妻双方有一方为少数民族,子女的民族成分可随父或随母,因为少数民族有许多优惠政策,现实生活中99%以上的子女都随是少数民族一方的父或母了,所以也是汉族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