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
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9年对世界182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均收入排名来看,最富裕的国家卢森堡年人均GDP为104511.9美元,而最穷的国家布隆迪年人均GDP仅为162.9美元,一天的收入不到1美元,比联合国2009年规定的1.25美元/天的极端贫困线还低。182个国家的收入如此悬殊,这是为什么呢?
把这些国家分成三类:人均收入1-50名的国家为第一类,平均人均GDP高达33749.2美元,51-100名的国家为第二类,平均人均GDP为6339.6美元,101-182名的国家为第三类,平均人均GDP为1314美元。中国2009年人均GDP为3677.9美元,名列第100位。第一类国家排除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后,平均国土面积为18.5万平方公里,而且大部分国家自然资源非常贫乏;第二类国家排除巴西、俄罗斯、中国后的平均国土面积为52.7万平方公里,其中有接近50%的国家国土面积不足10万平方公里,而且资源并不是很丰富;第三类国家平均国土面积为59.1万平方公里,自然资源大都很丰富。
当我们考察这些国家高等教育、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时得到如下启示:很少有国家是因为资源贫乏、地理环境恶劣而贫穷。名列世界各国人均收入最后一名的非洲国家布隆迪的确自然环境仅适合种咖啡、茶叶、棉花,资源贫乏,又为内陆封锁型地理状况,经济非常落后,但该国贫穷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因素:严重缺失的教育体系。不难发现,所有贫穷的国家都没有处理好自然资源、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哪个国家不处理好这一重要关系,经济发展迟早要受到严重制约。
这三者之间最基本的逻辑是:国家生产函数可以简约为经济总供给是物质资本以及人力资本的函数。国家的自然资源状况,比如石油、天然气、矿产资源含量是国家生产函数中物质资本来源之一;而高等教育是国家培养人力资本、提高人力资本的重要手段。只有自然资源而没有高等教育提供的高级人力资本,经济总供给就只能通过卖资源来提高,而资源有限并且不可再生,最终经济发展会受到制约;当然,也有可能这样的国家可以通过高等教育进口来解决人力资本的供给问题。比如,2009年人均GDP排名世界第一的卢森堡,国内只有两所综合性大学,高等教育重要的一部分靠邻国德国、法国、比利时提供;只有高等教育提供的高级人力资本而没有自然资源,那就需要进口自然资源,或者通过高级人力资本分享世界自然资源的租金;再就是,高等教育的规模要与经济总供给的规模相协调,防止教育不足以及过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