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珐琅是清代的新品种,产生于康熙时期,兴盛于乾隆年间。特点是用珐琅直接涂画在金属胎上,经烧制后显色。纹样多以人物、肖像、风景、静物及历史神话、宗教等为主,多为绘画性作品。造型除了瓶、盒、盘、碗、炉之外,还用于家具、钟表、化妆盒的嵌件。色彩有红、粉红、黄、土黄、浅黄、杏黄、绿、浅绿、深绿、蓝、浅蓝、深蓝、紫、黑、白、赭、雪青等。画珐琅实物遗存较多,最早的纪年器物为康熙年制,它与中国瓷器中的粉彩十分相像。
清代曾设置“珐琅作”,专业管理宫廷用器的制作生产,苏州、广州等地也有珐琅器的制作。清代时北京的景泰蓝清代已很发达,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有变化和创新,除梅瓶、六瓣瓶、烛台、壶、炉、鼎等传统产品,还制作了瓶、盘、碗、烟具、文具、灯具、茶具、壁挂、桌椅、屏风等实用品。釉色也增加了大红、珊瑚红、乳白、湖蓝、孔雀蓝、孔雀绿等60多种,在世界上博得了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