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主动与企业解约,虽然有法律规定要提前一个月通知,但没有规定如果你不遵守,如何惩罚;
2. 企业与你解约,需要提前一个月通知,并且给予赔偿;
3. 赔偿金分成几种情况
1)试用期无需赔偿,企业只需举证你如何不符合要求,若无法举证,你依然可以要求继续履约或商议赔偿;
2)开出的赔偿金额度,半年内赔半个月工资,半年到一年赔1个月工资,之后每工作一年赔一个月工资,赔偿金是你在这家公司之前的平均收入,赔偿金直接为税后金额,即无需纳税;
3)最狠的是履约两字,举个例子,一个55岁男士,在公司工作15年了,取得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公司要开除,不是赔偿15个月工资,最高可以被要求将退休前的这5年工资,履约支付给这位男士。
4. 保密协议和竟业禁止协议,需要明确标注企业支付给员工的相应钱款金额和支付方式,否则无效。(很多人力是法盲啊据说)
另外我觉得交规是个好东西,值得好好学,这样你就知道为啥要装行车记录设备了...听父亲讲,很久很久以前...碰到一个雪天,父亲开车在一路口左转,不巧还没进口前车就停车了,他在路口排队等待,右侧直行方向一车司机明显没专注开车,直接撞到父亲车的右侧,交警来后得知来车是市政府的(不知这一步是否重要),判定拐弯让直行,父亲全责,后来得知这边车是计委的
说一些非常实用的,个人认为每个公民将来有可能遇到的,和私有产权相关的法律常识:
1.要继承父母(子女、配偶或者其他被继承人)的房产,要去房产局办理过户手续,而要去过户前需要去公证处办理继承房产的公证。目前没有遗产税,但是公证的费用不低。
2.有遗嘱的情况下,仍要办理继承公证,区别在于有遗嘱是按照遗嘱规定的继承人继承,没有遗嘱的按照法定的顺序继承。
3.夫妻婚后买的房,不管产权证上是否有双方的名字,只要没做夫妻财产约定,都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3.在婚姻期间继承得来的遗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除非遗嘱和遗赠规定属于个人财产的外。
4.孙子女和外孙子女不属于法定的继承人。这点真的特别提醒,很多孙子(不是骂人的)都以为自己是理所当然的毫无争议的继承人。
日常生活中,我们虽然不愿意,但总免不了会牵涉到一些与法律相关的问题。比如财产问题、婚姻问题、劳资问题、合同问题、孩子问题、消费问题……大多数人不了解法律,所以了解掌握一点相关的法律知识是很必要的。
下面罗列的一些法律常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法律的概念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这一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它通过规定人们相互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确认、保护和发展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二、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法律体系,也称为部门法体系,是指一国的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内部和谐一致、有机联系的整体。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通常包括下列部门法: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诉讼法。 三、民事诉讼时效,通常情况下位两年,下列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 (一)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二)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 (三)延付或者拒付租金 的; (四)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 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 劳动者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做出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法律不是道德,法律和道德最大的区别在于法律只能作出行为规定,而不能作出思想规定
2.因为法律是用文字表述的,所以对于字面解释不可能完全一致;法律是按照已知经验写的,所以必然有法律尚未描述的情况
3.目前法律的目的在于维护立法者(人民)的权益,以及建设社会秩序。所以在不熟悉法律具体规定的情况下,应该优先从这两个角度思考
4.在“要怎么做”的方面,应该勇于独立思考道德,结合道德和法律思考。法律在于规范人的行为,而不是指导人的行为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