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开放,加快地质勘查现代化进程

2025-04-16 03:58:07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经济文化交往日益扩大,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在封闭的状态中求得发展。实现我国地质勘查工作现代化,尤其要积极发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努力吸收世界文明成果,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经过10多年来的努力,地勘行业对外开放已经全面铺开,对外交往基本格局已经形成,为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今后的岁月里,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对外开放政策,进一步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加快地质勘查工作现代化进程。

(一)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今后10年乃至更长时期内,地勘行业对外开放总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南,充分发挥地勘行业优势,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全方位有重点地发展国际科技合作,大力发展对外经贸事业,促进地质勘查现代化的发展,为全国经济振兴作出贡献。

根据这一总的指导思想,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要注意坚持以下工作原则:

(1)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大胆实践。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克服固守一方的封闭传统观念,树立立足国内、面向全球的观念,凡是有利于地勘事业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都要放胆去干。

(2)必须以改革总揽全局,对不利于参与国际交换与竞争的制度、办法、条例和体制要果断地加以改革,使地勘工作的开放、改革与发展有机地融为一体,互相促进,协调一致。

(3)必须进一步深化国际地质科技交流与合作,促进技贸结合、技经结合,推动人才培养,加速地质科技进步和地勘工作现代化进程。

(4)必须大力发展对外经贸事业。要立足地勘事业,阔步走向世界,充分发挥地勘行业的各种优势和潜力,以科技为后盾,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努力开拓国际市场和合作领域,引进技术、资金、人才和管理。

(5)必须加强对外工作的宏观管理与协调服务,积极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创造条件。要学会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打开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学会组织国内建设和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两套本领,促进横向联合,使对外开放工作上新水平,登新台阶。

(二)进一步扩大和深化对外科技交流与合作,促进地质找矿重大突破,提高经济、社会效益

要加强和发展与世界各国的科技交流合作。紧密结合国家经济与科技发展战略部署,配合地勘工作与地质科技重点任务建立与完善对外科技合作的对口合作格局和多边交流网络;紧跟全球性地质、资源、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交流与合作。

(1)围绕地质勘查工作发展战略和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的关键问题,有针对性地引进国外的先进理论、技术和方法。重点是提高油气及地热资源的评价和勘查测试水平,提高隐伏矿床的预测理论和综合找矿水平;引进测试和选冶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提高矿产综合利用程度,提高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的综合评价,以及科学管理和开发利用水平。

(2)调查国外矿产资源的现状和发展战略,研究国外地质科技和地质教育的发展趋势。重点是摸清资源大国的矿产资源现状和资源战略,不同类型国家现行地质工作的发展战略和地质技术政策,以及世界各国地质工作(包括科技和教育)的重大进展,为制定资源政策、产业政策和地勘工作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3)系统引进国外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有重点地提高基础地质学科和高技术的研究开发水平。重点是通过一些国际性合作项目,如全球性编图计划、全球性沉积盆地和成矿模式的研究、全球地学大剖面的合作研究,以及国际性的深海远洋地质调查等,提高基础地质研究的理论和技术方法水平。

(4)研究国外地质勘查工作的体制和经验。重点是了解不同类型国家地质勘查工作机构设置、立法情况及组织管理经验。

(5)地勘行业的对外科技交流与合作要注意发展新的对外交往形式,要在引进人才、引进技术的同时,实行有进有出的方针,注意促进技术输出和国际人才交流活动;并逐步创造条件,参与符合国内需要的全球性或地区性的重大国际地质科技合作项目,使我国的地质科学家在国际地学界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三)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从我国实际出发,不断开拓和巩固国际市场,进一步加强劳务、设备、矿产品和技术的对外贸易,提高出口创汇能力。发挥地勘工作的技术、劳务优势,结合我国部分优势资源,开发多种贸易形式,扩大贸易种类,特别是要大力发展与周边各国的贸易,同时不断开发新领域,开拓新市场,努力增加非贸易外汇收入。

(1)大力创办“三来一补”企业。要综合利用已有设备、场地(厂房)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并适当创造一些条件,积极创办“三来一补”,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或劳动密集与技术密集相结合的产业,实行“两头在外”,大进大出,使更多的机电、轻工、纺织和饮食加工等类产品打入国际市场,不断提高创汇能力。

(2)积极发展合资经营、合作经营企业。一是合资、合作勘探开发矿产资源。要采取积极措施,建立一支精干的、从勘探、开发到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队伍,广泛吸收外资,尽快把这项工作搞上去。二是合资、合作生产国际市场上适销对路的机电产品。要充分发挥地质机械仪器制造企业在增加出口创汇中的骨干作用。要积极引进外资,改造现有的地质机构仪器企业,“嫁接”技术、“嫁接”管理、“嫁接”销售网,生产国际市场上适销对路的机电产品和某些高技术产品。三是合资、合作创办其他外向型企业,如旅游业、服务业等。这方面要根据当地优势,与地方联合吸引外资,共同规划建设,利益分享。

(3)继续开拓国际地质市场,组织矿产品、技术、劳务输出。一方面根据国际地质市场的需要,承包矿产资源勘查等地质工作。另一方面根据国内对某些急缺矿种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到一些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从地质调查(技术援助或技术合作)入手,进行合作开发,既获得经济效益,又能解决国内急需。科研单位、地质院校,可以通过与国际地学组织间广泛的接触和联系,积极搜集信息,主动承担国际性的地质科技项目,并能从中争取一些工程项目,组织国内队伍承包。

(四)继续搞好沿海地区地质工作,扩大服务功能,为贯彻实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服务

地勘工作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基础工作,要大力发展可与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相衔接的科技工作与经贸事业,为发展外向型经济创造较好的环境和条件而做好相应的服务。①根据沿海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需要,加快沿海油气、东部煤炭资源勘查的步伐,在核能利用、地热能开发等方面,做好相应的地质勘查工作。②发挥科技优势,积极扶持乡镇企业,促进沿海地区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或劳动密集与技术密集相结合的产业,在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深度加工、特别是非金属开发利用等领域开辟新的途径。③适应发展外向型经济对把握国际原料市场和国内资源状况、合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的需要,不仅要摸清国内特别是沿海地区的资源家底,而且要研究国外资源情况,开拓原料供应渠道,发展潜在的和稳定的工业原料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