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三元及第”,就是同一个考生乡试得第一,称解元;会试也得第一,称会元;而殿试又得第一,称殿元,也就是状元,这叫三元及第。在科场中,好手如云,竞争激烈,能够榜上有名,已属不易,而连中三元,更是风毛麟角,难中之难。历史上获此殊荣的只有17人。就是:
(唐)崔元翰(公元729—795年) 张又新(生卒不详)
(宋)孙 何(公元961一1004年)
王 曾(公元978—1038年)
宋 庠(公元996—1069年)
杨 置(公元1014一1042年)
冯 京(公元1021—1094年)
王岩叟(公元1061年明经及第)
(金)孟宗献(生卒不详)
(元)王宗哲(生卒不详)
(明)商 辂(公元1414—1486年) 黄 现(生卒不详)
(清)钱 启(江苏苏州,生卒不详)
戴衢亨(公元1755—1811年)
阿继昌(广西临桂,生卒不详)
此外,历史上也出过两位“武三元”。
其一是明朝万历年间,浙江永嘉人王名世连中武科三元,官授锦衣卫千户。他博通经史,工诗善书,时人称其武艺、诗词、书法为“三绝”。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秉性刚介,不媚权贵, 颇有直道君子之风。
其二是清朝顺治年间,也是浙江人王玉璧,连中武科三元。此人在明末曾参加武秀才考试,射箭第一,号称“神射手”,故人们赞其为“武四元”。他虽是武士出身,但手不释卷,文笔斐然,也有文武全才之誉。
三元及第才千顷,一品当朝禄万钟。
科举考试共分为四级: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
院试未考中前叫“童生”“童子”。考中后称“生员”“秀才”
。
乡试(大比)每三年考一次,参考者秀才,及格者员举人,第一名称解元。考期在八月,故又称“秋闱”。
会试是在乡试的基础上地蚝的。时间是在乡试的第二年春天,地点京城礼部官衙,考中后称“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由皇帝主持考试,考中了就叫进士。贡士才有参考资格。殿试分三甲(三等)录取。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殿试第一名叫状元,二名叫榜眼,三名探花。
八股文:又叫八比文、制文、时文。是乡试会试必做的一种文体。文章四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
中国科举考试分:乡试、省试、京试,三试都连连夺魁高中榜首,称“三元及第”。解元、会元、状元为三元。
中国科举考试分:乡试、会试、殿试。第一者分别称为解元、会元、状元。三试连连夺魁高中榜首,称“三元及第”。
中国科举考试分:乡试、会试、殿试。第一者分别称为解元、会元、状元。三试连连夺魁高中榜首,称“三元及第”。
皇城门洞的三元及第坊是清代学者阮元任广西总督时为连中“三元”的临桂县人陈继昌所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