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视网膜病变是怎么回事?

2025-04-26 21:05:03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如果新生儿出现视网膜病变,一般来说在临床上主要是指未成熟儿视网膜病变,患儿大多为妊娠32周以下,出生体重不足1500克,大多有吸入高浓度吸氧史的早产儿或发育迟缓的低体重儿。
一般来说,早产、出生低体重和吸高浓度氧是我们已知的发病因素,人胚视网膜的血管在6-7个月时血管增生显著,八个月时到达鼻侧的锯齿缘。所以说,早产儿视网膜血管尚未发育完全,出生后继续发育,如果吸入高浓度的氧,就会抑制视网膜毛细血管的生长,停止供氧后进入较低氧分压的空气中,无血管区纤维血管组织迅速增生,产生不同程度的眼底病变。
妊娠期越短,体重越轻,未成熟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就越高。

回答2:

视网膜病变是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要重点筛查的眼部疾病之一。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发生在早产儿的眼部疾病,与早产、视网膜血管发育不成熟有密切关系,同时用氧也是致视网膜病的常见诱发因素。通常早产儿胎龄越短,出生体重越低,视网膜病变发生率越高。由于严重时可导致失明,医生呼吁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胎龄低、低体重儿和出生时有吸氧史的孩子要及早筛查,发现病情尽快治疗,如果拖到四五个月才发现患病,孩子可能已经瞎了。